川普擬推50年期房貸 台灣跟進可行性與風險

<聰明貸款>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拋出「50年期房貸」構想,主張以延長房貸期限的方式,降低年輕族群購屋壓力。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也證實正在研擬相關方案。川普表示,50年期房貸「並非大不了的事」,但這項構想已在美國引發兩極反應,也在台灣引起房市與金融界的熱烈討論。

美國專家指出,拉長房貸年限能有效降低月付、刺激購屋意願,但也意味借款人將承擔更長期的利息負擔與金融風險。部分評論批評這只是「短期止痛藥」,無助於解決房價過高與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問題。國際媒體如《路透社》、《美聯社》與《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皆分析,若50年期房貸落實,將改變美國房市遊戲規則,對金融體系的風險管理形成挑戰。

在台灣,專家普遍認為可「有條件借鏡」美國的思路,但須謹慎設計配套。
若延長房貸期限,月付金額確實可下降,有助於首購族降低進場門檻,也能帶動房市短期交易量,進而刺激建築、裝修與金融相關產業。不過,總利息負擔勢必大幅上升,貸款本金回收速度變慢,購屋者在短期內難以累積資產淨值。若貸款者在退休後仍背負房貸,將成為社會與個人財務壓力來源。

部分房市分析人士建議,若台灣考慮跟進,可先以「首購族」或「中低收入戶」為限定對象,並設定貸款年限加年齡不得超過平均壽命、申貸僅限一次等條件,以降低投機與套利風險。
另有學者指出,台灣平均房價所得比高、土地供給受限,問題根源不在貸款期限,而是房價結構與供給政策。若僅延長貸款年限,恐變相推升需求與價格,使可負擔性反而惡化。

此外,延長貸款年限可能增加銀行資產負債錯配與利率風險。金融監理單位若考慮此政策,必須評估銀行資本結構、壽命週期風險與市場流動性。美國的制度與台灣不同,美國金融市場長期資金來源較多,而台灣銀行體系以短期存款為主,若貿然採用50年貸款,恐影響整體金融穩定。

「50年房貸」的概念反映出全球青年購屋困境的現實,也讓住房政策重新回到公共討論的核心。
然而,延長年限並非萬靈丹。台灣若要借鏡,應以有限試辦、嚴格條件與供給面同步改革為原則,並充分評估長期財務與社會成本。若僅將房貸延長作為降低月付的手段,可能在短期舒緩壓力後,留下更沉重的長期債務與市場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