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及穩定難兩全?金檢人員雙面受敵

<資料來源:信傳媒>

上午9點不到,銀行已經派人在大門口守候,以笑容迎接金管會或中央銀行的金檢官員,先禮後兵是必須的,雙方只是各盡本分辦事;但在預先安排好的會議室中或營業場所旁,已堆滿各式業務文件等候檢閱,相關行員忙內忙外地備詢,一個循環的金檢行程,就這樣開始。不管監理是嚴是鬆,金檢人員都要扮演這樣的角色。

金檢有殺氣 任務性質使然

金管會檢查局的金檢主要有2類,分別是一般檢查及專案檢查,前者是例行性的全面金檢,對銀行總行通常1或2年辦理一次,包括存放款、外匯、財富管理、信託等均包含在內,也進行銀行的評等,檢查時間較長,甚至接近一個月;後者則有特定主題或特殊任務,譬如針對防制洗錢或是檢舉案等,通常會在一個星期內完成。

在前幾年甚受歡迎的日劇半澤直樹中,金檢官員在銀行內囂張橫行的嘴臉及行徑,通常不見於台灣的金檢現場;不過,如臨大敵的肅殺氣氛,偶而還是瀰漫在銀行內原本就已寂靜的空間中。金檢人員與銀行員以「相見歡」的方式見了面後,就必須回到各自的專業業領域,而且是處於某種對立的位置。

檢查壓力大 為穩定找缺失

擔任金檢超過5年的官員指出,「檢查到後期的氣氛都不會太好,因為金檢就是要找出問題,問題就是缺失,不管是金融機構的承辦人或主管,最後都很難笑的出來」。金檢人員猶如金融從業人員的天敵,「他們應該是能避就避;即使笑,也就是一種禮貌而已」。

檢查人員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專業性,且面對的可能是一輩子都從事該項金融業務的銀行主管,因此有相當的壓力,他們也知道自己的角色就是「找麻煩」,不願具名的官員指出,銀行局、保險局及證期局等業務局同時肩負興利與防弊的責任,比較常與業界溝通,但檢查局存在的目的就是希望找出銀行、保險公司等的缺失,經由除弊使金融業更為健全,因此,可以預期本就有某種程度的緊張關係。

次數是績效 責任不能放鬆

在金管會的年度績效報告中,金檢的關鍵績效指標第1項也是「加強辦理專案金融檢查」計算,檢查局106年度針對金控公司等業別辦理的一般及專案檢查等,達441家次,並完成洗錢防制、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電子支付等專案檢查17項。

檢查局以檢查的數量做為績效,反映其設立的目的與目標,金融監理的鬆緊程度雖受社會氣氛影響,不過金檢程序改變不多。從檢查局實地檢查前發出通知書,要求受檢單位準備資料備查,金融機構就嚴陣以待,一直到金檢結束,由金檢人員及受檢金融機構面對面溝通後,才能鬆一口氣,不過,檢查報告的缺失改善過程,又是一段不短的時間。

銀行的抱怨不是沒有聽過,但金融檢查人員說,「不是我們不談發展,而是因為那不是我們的業務,我們的任務很單純,找缺失、請銀行改善、不要發生金融危機」。

在實地檢查最後一天結束後,檢查人員接著要準備檢查報告,然後就是一連串的檢討程序。發展?那不是檢查局存在的目的。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