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銀能終結Overbanking?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一家分行需要多少客戶才能存活?據金管會統計,全台共有37家本國銀行,設有3,403處分行,如再加上外銀在台分行、郵局、信合社、農漁會信用部,全台共有6,247處金融分支機構,等於約每3,700人就有一家分行(社)提供基本金融服務,若再算全台2.9萬多台自動櫃員機(ATM),即約800人就有一台ATM服務,台灣應算金融服務極密集的國家。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表示,國泰金也曾赴日本等海外國家考察純網銀,也研究過參股國內純網銀,但最後決定,與其握有25%的純網銀股權,不如積極進行「集團數位轉型」,讓所有國泰金控子公司及其員工都要有數位作戰能力,及有數位服務的概念。

破壞式業務 無法持久戰

李長庚也坦言,國內金融業員工工作權受到威脅,並不是因為要新設純網銀,而是台灣的金融生態,銀行家數過多,大家要競爭同一群客戶,本來獲利就已艱難,純網銀的加入,一開始為了吸收客戶,勢必要進行「破壞式」的業務,如高利率吸收存款、低利率放款等,但這終究不可能持久。

面對主要競爭對手如台北富邦銀行、中信銀行、兆豐銀行等都投資純網銀,李長庚說:「日本、美國發展純網銀十多年,也沒有完全取代實體銀行,並沒有那麼可怕」;同時這些純網銀壯大後,也會回到正常成本的競爭,金融需要規模經濟,而國內大型銀行擁有的就是客戶規模、營運規模,純網銀短期內難超越這項優勢。

「我們當然希望是良性競爭,不要是惡性競爭」,李長庚認為,純網銀加入初期,勢必會對台灣金融市場帶來一定的短期衝擊,但金管會應不會放任市場失序,不可能讓純網銀長時間不計成本殺價競爭,「現在就是要大部隊更快速跟上數位轉型的速度」,純網銀加入會讓原有銀行相互激盪,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讓客戶更感動、更便利。

曾任金管會主委、現任立法委員曾銘宗則提醒金管會三大問題,一是能忍受多久純網銀帶來的市場價格破壞,國銀早已長期面對企金與房貸放款超低利率,一直存在殺價競爭的問題,未來純網銀勢必從消金信貸下手,若連最後一塊淨土都淪陷,恐讓銀行獲利大幅衰退、經營風險提高,金管會能忍多久,不出手管理?

沒配套 恐現金融失業潮

二是因應純網銀無實體化的競爭,若帶動國銀也開始加速裁減分行,將威脅17萬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權,曾銘宗說,「純網銀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與金融業失去的工作職位絕對不成正比」,英國每年是以2%的速度裁減分行,台灣在純網銀加入後,裁減分行速度可能加速,屆時這些員工何去何從、會不會被要求提早退休或到離家極遠的分行服務等。

除了早就設立的金融業員工轉型培訓基金,曾銘宗說,金管會應該要作更多的因應措施,在核准純網銀執照同時,應有相關配套方案,不要出現金融業失業潮。

強化退場機制 全民不埋單

三是強化退場機制,曾銘宗說,金管會開放純網執照,就要容忍一定期間的破壞式創新,包括不同的計價方式,短期的賠本吸收客源等,雖然消費者可能得利,但若長期下來,有些銀行跟進殺價,影響健全經營,最後仍可能是國庫或全民必須吸收銀行退場的成本,國外金融市場幅員廣大,網銀可以找到金融偏鄉的客戶,但台灣金融密集,Overbanking(銀行家數過多),若沒有找到差異化經營,終究會趨向價格競爭。

曾銘宗強調,2015年他擔任金管會主委時決定暫緩放行純網銀,是希望國內銀行加速發展電子化業務,並進行員工轉型到一定程度後,再開放純網銀進駐,「這是遲早要開放的政策,只是考慮時機對不對、金管會與金融業準備好了沒」。

對此,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指出,Overbanking指傳統銀行的家數過多、傳統的營運模式過度競爭,但純網銀的開放是必須的,以大陸為例,從電商開始發展,一路從支付寶、餘額寶、網路信貸、網路信評到純網銀,現在有幾億人需要阿里巴巴、騰訊的服務,這些是傳統金融無法滿足的。

純網銀成功 要看增資能力

葉銀華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台灣的純網銀是否能成功?「說台灣純網銀一定會成功,可能太Over,但說台灣不需要純網銀的人也太Over」,未來純網銀成功的兩大關鍵,是經營模式是否能在台灣成功和未來增資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