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房市再現壓力警訊!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4月底,國銀房貸逾期放款餘額連續第九個月上升,攀至84.42億元,創下44個月新高,逾放比同步升至0.08%,為近33個月高點。在房價高漲與資金緊縮的雙重夾擊下,房貸壓力爆表、違約風險明顯升高。
金融業者指出,房市交易持續冷卻,導致急於出售持有物件的屋主資金壓力加重,部分人無力償還貸款而成為壞帳,加上單筆房貸金額偏高,一旦倒帳即明顯墊高壞帳總額,形成惡性循環。
雖然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強調,整體房貸逾放比仍屬低檔,會持續監控風險,但銀行局長童政彰也坦言,逾放金額升高與轉銷壞帳政策息息相關;在當前情勢下,銀行寧可延後壞帳認列,也讓風險數字逐步累積。
與此同時,央行資料也顯示,2025年4月全體房貸餘額再創新高、達11兆2170億元,但年增率僅8.8%,為一年多來最低。建築貸款餘額則為3兆4441億元,年增率僅2.83%,創下近9個月來低點,反映建商推案信心嚴重下滑。
購屋者也感受到壓力升溫。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銀行授信緊縮,使核貸成數明顯下降。聯徵中心統計顯示,房貸平均核貸成數從去年第二季的73.45%降至今年第一季的71.82%;貸款利率則升至2.36%,創多年高點。不少購屋民眾反映,銀行核貸遠低於預期,被迫臨時籌措自備款,購屋壓力沉重。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四月初拋出對等關稅政策後,引發全球股市動盪,進一步衝擊購屋信心。根據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五月調查,民眾購屋意願驟降至38.5%,為近期新低。高達77.6%的受訪者認為關稅事件影響購屋決策;46.3%支持政府應放寬第七波打炒房政策,以應對變局。
建商方面亦面臨嚴峻挑戰。因應金檢與法規,銀行對建商分戶貸款要求愈發嚴格,部分銀行甚至要求建商預存50%貸款額度,重創中小型建商現金流。建商透露,部分完工交屋案僅獲限量貸款名額,導致後續推案動能大減。
房市專家警告,當前「量縮價未跌」的局面,反映高房價問題仍未解決。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加上貸款限制與政經不確定性升溫,房市景氣下行壓力持續。專家呼籲,政府應審慎檢視信用管制對首購與剛性需求的影響,避免「一刀切」政策波及實質自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