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市場進入冰凍期 交屋潮壓力下銀行緊縮撥款

<資料來源:聰明貸款整理>

房貸市場再度陷入緊張狀態,銀行限貸、延撥情況持續擴大,不僅民眾申貸困難,銀行與政府之間的政策拉鋸也讓市場更加不確定。據了解,目前包括大型行庫與民營房貸大戶皆啟動嚴格控管措施,有的甚至暫停收案,導致房貸市場出現「卡件潮」,預料至少要等到2025年才能恢復正常。

撥款壓力爆表 年底前恐再惡化

根據央行自去年起實施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控管,各銀行必須在年底前達到信用資源分配要求,避免資金過度流向房市。隨著交屋潮來襲,大型行庫不堪房貸量壓力,重新祭出撥款控管。據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4月,七大公股銀行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平均達36.11%,略高於去年底的36.1%,顯示水位仍未有效下壓。

其中一家大型行庫年初恢復正常收件後,如今又重新限控,顯示房貸放款壓力有增無減。該行主管坦言,撥款需額外行政程序,原本不願擾民才放寬,但為因應總額飆升不得不調整。

熱區交屋潮推升貸款量 六都爆量成主因

台灣房屋統計指出,2024年新增房貸件數達22.6萬件,年增近4萬,創下16年新高,這波「房貸之亂」與六都十大房貸熱區交屋潮有關。台中北屯區以近7,900件拔得頭籌,桃園、中壢、新北三重與板橋也名列前茅。

台中北屯區因14期重劃、機捷總站特區等大型建設題材,加上新成屋大量交屋,使房貸需求集中爆量;北北桃生活圈則吸引脫北族,蛋黃區、新興重劃區皆成買盤熱點,銀行核貸壓力也隨之飆高。

銀行「軟性綁架」現形 貸不到就賣壽險?

除撥款時間延長與利率上升,申貸者更面臨銀行「話術綁壽險」的無奈。有民眾控訴,申貸過程中銀行臨時提高利率、降低成數,並強推房貸壽險,否則不保證核貸,形同「強迫中獎」。實際上,雖然金管會規定壽險應為「自願購買」,但銀行多透過模糊話術與內部作業限制規避監管。

一位高雄陳姓女子購買預售屋,就因拒絕壽險方案,最終只能接受利率拉高至2.8%、貸款成數僅7成的方案。她試算後發現,僅壽險成本就超過25萬,變相抬高實際利率。

信用管制衝擊投資型買方 短投客、老屋翻修族首當其衝

自央行去年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以來,不僅法人與建商資金受到限制,部分個人買方也因成數降低、利率攀升而遭殃。理財型房貸利率飆破3.8%,甚至高過一般信貸水準,部分中小型投資客或以老屋翻修轉售為業者首當其衝。 房市論壇熱議中,不少網友抱怨「玩紅單的死得最慘」,「改裝老屋翻新被打趴」,但也有人指出此政策對自住客反而是利多,因競爭者少、價格趨穩,「甜甜價」重現。

政策有望鬆綁?央行評估排除自住貸款限制

在民怨與業界壓力下,政策可能迎來轉向。央行總裁楊金龍近日表示,正評估未來是否將總量管制排除「一般自住購屋貸款」,僅針對法人與建商進行限制。此言一出,被視為讓冰封市場解凍的曙光,建商與金融界均表正面看待。

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呼籲政府儘快鬆綁政策,幫助自住族順利交屋,也減輕銀行撥款壓力。

後市觀望氣氛濃厚、房價有撐小幅修正

儘管市場資金吃緊,但大型行庫研判房價短期內不會大跌,將呈現小幅修正。建商也趨向保守操作,重劃區開發放緩、投資退場觀望。從股市量縮、公地標售冷清等現象來看,市場整體仍處於「下行盤整」階段,風險與機會並存。

未來房市何時解凍,仍端賴央行政策走向與信貸鬆綁程度,但對自住族而言,當前或許正是「價格鬆動、利率浮動」間的進場觀察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