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金額破924億創新高 雙貸族逼近40萬人寫下歷史紀錄

<聰明貸款報導>

2025年台灣信用貸款市場持續升溫!根據聯徵中心最新統計,2025年4月新增信貸人數達8萬5,449人,總金額突破924.7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累計今年前四個月,新增信貸人數達28萬6,110人,年增3.9%,反映出即使在利率攀升與景氣波動下,國人對短期資金的需求依然強烈。

其中,平均每筆信貸金額約108.2萬元,借貸金額並未明顯放大,顯示借款人整體仍保有一定的資金運用節制。不過,專家也警告,信貸激增背後潛藏的是「雙貸危機」與年輕族群的財務斷裂風險。

雙貸人數暴增 7年多出10萬人

除了單一信貸大增,雙貸現象更成市場關注焦點。所謂「雙貸族」,指同時背負房貸與信用貸款的借款人,截至2025年4月,全台雙貸族人數已達39.8萬人,創歷史新高,較2019年同期暴增逾10萬人、增幅達35.3%。

聯徵資料顯示,雙貸族平均房貸金額高達619萬元,信貸則達112.8萬元,雙雙創下歷年新高。換言之,這群民眾平均揹負730萬元以上的債務,財務壓力可想而知。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賴志昶分析,自疫情後房價持續飆升,不少民眾擔憂「再不買就買不起」,即使手上資金不足,也願意以信貸補上頭期款,形成雙貸現象逐年擴大。

歷年4月雙貸族人數與貸款金額

時間 (年) 雙貸族人數 每人平均房貸 (萬元) 每人平均信貸 (萬元)
2012 312,698 309.3 48.5
2013 298,166 320.1 51.3
2014 287,858 338.0 54.0
2015 281,770 353.8 56.7
2016 284,455 371.3 59.9
2017 280,437 391.0 63.0
2018 286,391 411.3 65.9
2019 294,141 429.3 69.2
2020 309,102 449.1 76.5
2021 319,319 475.0 81.6
2022 341,233 514.0 89.5
2023 349,849 541.0 94.7
2024 367,565 578.0 102.4
2025 398,004 619.0 112.8

資料來源: 聯徵中心、住商機構彙整。

數位借貸盛行 年輕人陷「無痛負債」

本波信貸狂潮,也與數位化便利有關。手機幾下點擊,快速核貸成常態。某銀行主管直言:「年輕族群把信貸當ATM用!」調查指出,30世代平均每筆借款約108萬元,但月收卻遠低於負債能力,甚至有3成以上同時向兩家以上銀行借貸,進行高風險「拆東牆補西牆」操作。

專家指出,許多年輕人未充分理解信貸背後的長期壓力,常因過度樂觀的現金流預估,誤入「無痛負債」陷阱,長期恐釀成信用危機。

家庭財務惡化 信貸變「生活費」

根據銀行端回報,目前高達6成信貸用途為生活支出周轉金。許多家庭收入剛入帳即被扣款,形成入不敷出的惡性循環。房貸族甚至轉向信貸增貸來填補現金缺口,轉增貸案件年增20%,社福機構也觀察到因債務問題求助的案件年增4成,創下5年新高。

高槓桿操作風險大 專家建議保守為上

在升息環境與央行信用管制下,市場波動風險升高。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不少人過去用房貸加信貸放大投資槓桿,但若遇股市下殺、房價反轉,恐難以收拾,最終走向資金斷鏈、信用受損。」

她指出,目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仍高,加上央行緊縮銀根,利率持續處於高檔,雙貸者與投資者應審慎評估財務結構,必要時應主動整合債務、降低槓桿比例,以免遭遇無力還款的困境。

理財專家:謹守「222法則」避開債務深淵

針對借貸熱潮,理財專家呼籲民眾遵守以下三大原則:

1.「222法則」:每月還款不超過月收20%,總借款不超過月收22倍,並預留2個月生活緊急備用金。
2.抵押優於信用:如有資產可抵押,優先選擇房貸、車貸等低利貸款,避免高利信貸積壓。
3.避免以債養債:若已多頭借貸,應主動尋求債務整合,避免陷入負債循環。

信貸激增、雙貸飆升,反映的是民眾對資金的渴望與生活成本的壓力。但每一筆貸款,終究都要還。在數位金融工具愈加便利的今日,借貸變得容易,但也更需要借款人有清晰的財務思維與風險意識。「借錢容易、還錢難」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現代家庭的現實寫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