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款限縮 非銀行體系房貸、N+1竄升

<聰明貸款報導>

近期房市資金環境持續緊繃,購屋族除了面臨利率走高、成數縮水,甚至還傳出「N+1」貸款條件,讓交屋族叫苦連天。雖然中央銀行一再澄清,從未發布所謂的「限貸令」,但市場顯然感受到房貸取得的難度正逐步升高。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統計,2025年3月國人向銀行申請房貸的人數約1.79萬人,占比83.73%,不僅比去年同期的88.39%明顯下滑,整體占比也降至八成出頭。相對地,農漁會信用部、信用合作社及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體系」的申貸人數則同步上升,市占率已突破16%,較一年前的不到12%顯著增加。

其中,農漁會信用部申貸人數達2008人,占比9.34%,增幅最大;信用合作社為792人,占3.68%;保險公司657人,占3.05%,都比去年明顯成長。郵局雖僅0.17%,仍有微幅上升。業界解讀,愈來愈多無法順利向銀行申請到理想成數的購屋族,開始轉向非銀行管道尋找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差距並未如外界想像般懸殊。聯徵中心資料顯示,今年3月各類金融機構的平均房貸利率差異不大,銀行約2.326%,農漁會信用部2.324%,保險公司2.338%,信用合作社則偏高至2.765%,最低則為郵局的2.268%。由於條件相近,不少與銀行溝通受阻的民眾,自然願意嘗試其他貸款來源。

然而,隨著銀行對房貸控管日益嚴格,市場上已經出現所謂「N+1」的奇特現象。簡單來說,銀行在核貸時,會將貸款成數拆分,例如原本7成貸款,拆為6成+1成,其中額外的「1成」常伴隨較高利率,並設定第二順位抵押。專家提醒,這類條件意味著日後再申請增貸的可能性幾乎被封死,讓屋主的財務彈性大幅受限。

近期,市場更傳出有銀行首購貸款統一定價高達3.1%,一般自住型房貸利率也普遍落在2.8%左右,部分案件甚至突破3%,比過去低點1.6%翻倍,購屋族的月付負擔明顯加重。一位正準備交屋的民眾無奈表示:「現在不只是利率貴,貸款成數也被切割,真的有被雙面夾擊的感覺。」

不動產業者觀察,目前全台建案銷售速度趨緩,首購族與換屋族普遍轉為觀望。業界人士直言:「問題不是買不起,而是借不到足夠的錢。」若政策面不出現鬆動,房市恐怕仍將維持低交易量的冷清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