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破3%成常態 中間族群買房壓力最沉重

<聰明貸款報導>

中央銀行21日公布最新數據,7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土銀、華銀、一銀)新承作房貸利率升至 2.303%,創下自2009年1月以來、逾16年半的新高紀錄。表面上看似僅突破「2字頭」,但市場真實情況更嚴峻:多數民營銀行房貸利率早已衝破3%,部分甚至上探 3.5%,一般購屋族實際取得的利率與官方數字出現明顯落差。

五大行庫利率數字只是「美麗的誤會」

臉書粉專《賣厝阿明》直言,央行公布的2.303%主要反映在公股行庫的優惠專案,屬於少數優質客戶的利率條件。實際上市場多數民營銀行受限《銀行法》第72-2條不動產放款上限,以及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普遍將房貸利率調升至 3%~3.5%。
阿明指出,利率雙軌制形成的原因有三:

1.新青安貸款集中於公股銀行,大幅壓低平均數據。
2.民營銀行額度受限,必須透過利率篩選客戶。
3.央行管制加重風險溢價,導致非首購族及投資客被收取更高利率。

他強調:「除非是信用極佳的首購族,否則很難貸到低於2.5%的利率。部分銀行甚至直接拒貸小套房、第二屋,或要求搭配高息信用貸款。」

房市交易量萎縮 價格出現鬆動

央行統計顯示,7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金額達 709.24億元,雖較6月增加45億元,但主因在於部分貸款遞延及整批分戶貸款釋出,並非買氣回溫。

房市交易數據更顯疲弱: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 18,856棟,年減近三成;其中台中市年減幅最大,達38.7%。價格則出現輕微鬆動,信義房屋大台北房價指數年減0.79%,國泰房地產指數第2季季減0.25%,反映市場正進入「量縮價盤整」階段。

新青安占比逾4成 排擠效應浮現

值得注意的是,7月新青安房貸金額達 286億元,占五大銀行新承作比重達 40.28%,創一年來新高。由於其平均利率僅約1.77%,遠低於一般房貸,導致一般購屋族額度遭到排擠。

專家分析,目前房貸市場已出現 M型化:

●一端是享受新青安優惠的首購族;
●一端是財力雄厚、能承擔高利率的投資客;
●最辛苦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族群」——換屋族、小資首購族,他們既不符政策條件,又無力負擔高利率,成為最大受害者。

高利率與管制並進 購屋族宜務實應對

央行理事會自2024年9月實施的第七波信用管制,被外界稱為「金龍風暴」,雖成功壓抑投資需求,但也波及自住客。央行強調,房價指數仍維持正成長,若此時放寬管制,恐削弱政策效果。

專家提醒,隨著民營銀行利率普遍突破3%,房貸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未來幾個月,預售交屋潮與銀行額度緊縮將持續挑戰購屋族,建議民眾應超前部署,實際比較銀行條件,妥善規劃資金,以免在高利率環境下承受更大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