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斜槓、自營、自由接案等工作型態蓬勃發展,愈來愈多民眾選擇跳脫傳統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然而,當需要購屋、創業或周轉資金時,卻常因缺乏固定薪轉紀錄、報稅收入不穩定,而在申請貸款時屢遭銀行婉拒。自由業者要怎麼貸款?成為不少人的共同難題。
缺薪轉成致命傷 信用紀錄成關鍵
根據銀行審核標準,穩定收入與薪轉紀錄是最基本的門檻,通常會要求申貸人提供近3~6個月的薪資轉帳證明。但自由工作者多以現金、匯款或零星收入為主,難以提供具代表性的薪資證明,讓銀行難以評估其還款能力。
不過,信貸與房貸並非完全無門。專家指出,自由業者若想成功貸款,應主動建立「可見的財務紀錄」,例如穩定報稅、固定將收入存入特定帳戶,或長期使用信用卡並準時繳款,這些都是替自己建立信用的好方式。
積極報稅、準時繳費 提高信用評分
自由業者應將每年的工作收入如實申報,即便初期繳稅負擔較重,但有助於未來貸款時銀行認定其還款能力。
此外,善用信用卡、定期繳納健保、稅金、保險等,也是強化個人信用的具體行動。銀行在評估貸款條件時,除了重視薪資穩定性,也會參考整體財務行為及信用分數。維持良好紀錄,有助於取得較優利率與貸款額度。
靈活運用產品 搶先準備資料
目前部分銀行或融資機構對自由工作者推出彈性產品,例如「職業貸款」、「創業貸」、「保單質押貸款」等,可依個人資產或收入模式量身定做。若手上有保單、不動產或定存,也可作為擔保品,降低貸款風險。
專家建議,自由業者若有貸款需求,應事前準備齊全資料,包括近兩年報稅清單、銀行存款紀錄、發票與合約憑證、信用卡對帳單等,這些都能有效向銀行展現其穩定性與償債能力。
貸款前審慎評估 負債比控制在合理範圍
即使成功申貸,自由業者也應對自身現金流有清楚掌握,避免陷入過度負債的風險。財務顧問建議,總負債比不宜超過月收入的40%,並保留3~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以應對工作量波動帶來的財務挑戰。
在靈活與自由的工作型態下,建立穩定信用、主動準備財務資料,自由業者仍有機會順利貸款、實現資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