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者提醒:三大警訊識破貸款詐騙陷阱

<聰明貸款>

在現今資金需求龐大的社會裡,許多人會透過貸款來解決周轉問題。但正因為需求存在,詐騙集團也趁虛而入,假借「貸款」之名設下陷阱,讓急需用錢的民眾成為受害者。銀行業者提醒,只要牢記幾個關鍵,就能避免落入「假貸款真詐騙」的陷阱。

1. 超低利率,天上掉下來的好事?

詐騙廣告常見「利率最低0.x%」、「比銀行還低」的說法,乍聽之下很誘人。
然而,銀行指出:正常的信用貸款利率都是公開透明且符合市場規範,而且多半採取「階梯式利率」——前幾期可能享有優惠利率,例如 1.68%,但往後就會回升到 4%以上。銀行或合法融資公司都是「將本求利」,不可能出現長期遠低於市場行情的超低利率。

2. 無條件放款,真的有人不看信用?

合法貸款一定會進行審核。只要申請人成年,並具備固定職業、穩定薪資轉帳紀錄、信用紀錄正常,即使沒有提出擔保品,也可以申辦信用貸款。 同時,銀行會採用電腦綜合評分機制,審核內容包括:

●任職公司規模
●職務、年資、學歷
●收入、負債結構
●信用卡使用情況與繳款紀錄

這些因素會決定核貸金額與利率。 因此,所謂「黑名單也能貸」、「不看信用無條件過件」的宣稱,幾乎都是詐騙。

3. 要求先行匯款,小心一步踏入陷阱

最常見的假貸款詐騙,就是要求借款人先支付「保證金、手續費、代辦費」等費用,否則不予撥款。 銀行業者強調,正規貸款絕不會在放款前要求先繳錢。所有相關費用會在貸款金額中直接扣抵,而不會額外要求轉帳。 只要遇到「先付錢才能借錢」的情況,就可以直接判斷是詐騙。

4. 網路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隨著網路與社群軟體的發展,詐騙集團的手法更加多變:

●偽裝成銀行行員打電話推銷貸款
●發送「優惠貸款」的簡訊
●竄改來電號碼,偽裝成銀行專線
●在網頁或簡訊中留下假的銀行聯絡電話,誘導民眾回撥

一旦民眾回撥,詐騙話術就會開始:先說「優惠名額有限」,再要求繳交費用才能完成核貸,最後錢財就此消失。

謹慎申貸,守護荷包

急需用錢的人最容易成為詐騙的目標。記住三大警訊:「超低利率」、「無條件放款」、「要求先行匯款」,再加上保持冷靜、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不輕易提供個資,就是避免受害的關鍵。

若真的有貸款需求,建議直接透過銀行、信用合作社或合法融資公司辦理,並以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確認資訊。 別忘了,真正的金融機構重視透明與風險控管,不可能有天上掉下來的貸款好康。

也可隨時關注警政署打詐儀表板、165反詐騙官網與社群平台公布的最新詐騙手法,提升自我防詐意識,如遇有疑似詐騙情形,不論金錢多寡,均可撥打「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尋求警方協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