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民眾「成家立業」往往少不了買房、買車,但背上「房車雙貸」的財務壓力卻日益沉重。根據台灣房屋彙整聯徵中心最新資料,截至今年7月,全台同時背負房貸與車貸的人數已突破9.5萬人,平均背債金額達756.6萬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甚至高於「房貸+信貸」族群的740.5萬元,顯示同時養房、養車的壓力更甚。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近年房價站上高檔,車價則在疫情期間飆漲後持續維持高水位,使得貸款金額逐年上升。加上限貸令實施後,民眾為保有資金靈活度,多採取「貸好貸滿」策略,導致雙貸族的債務負擔逐年加重。
相較於信貸,車貸因具備實體擔保品,銀行願意核給更高額度,利率也更具優勢。根據聯徵中心數據,目前車貸平均利率落在2%至3%之間,遠低於信貸的5%至8%,在相同還款年期下,車貸的融資成本相對更低,也因此吸引不少民眾在房貸額度受限的情況下,透過車貸補足資金需求。
然而,房車雙貸的實際人數恐怕比統計數字更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不少民眾選擇向民間租賃融資公司申請車貸,過去因不被視為金融機構,這類借貸未必會登錄在聯徵中心紀錄內,形同「影子銀行」。雖然利率偏高,但由於條件寬鬆,仍吸引許多有資金需求的族群。
金管會已於今年9月中旬啟動租賃融資公司納管措施,首波涵蓋13家中大型業者。未來這些業者在放款金額、客戶徵審、業務招攬等方面將受更嚴格規範。陳定中分析,銀行不願承作的「隱性收入族」、「信用瑕疵族」以及「以債養債族」三類民眾,將因融資彈性降低而首當其衝。隨著「影子銀行」浮上檯面,負債結構透明化,這些族群的收支比恐進一步惡化,未來不論申辦房貸或車貸,都可能更難獲得理想條件。
有業者補充,除了「房車雙貸」外,「房貸+信貸」亦是常見組合。部分民眾並非因財務困窘才借信貸,而是將其視為在股市或其他投資上取得資金的便利管道。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雙貸模式,當前房價、車價雙高的情況下,背債風險已成為不少家庭沉重的財務課題。
近年房貸與車貸雙貸統計 |
||||
---|---|---|---|---|
年度 | 總人數 | 平均房貸金額(萬元) | 平均車貸金額(萬元) | 人均房車雙貸金額(萬元) |
2012 | 57,398 | 374.1 | 43.4 | 417.5 |
2013 | 62,090 | 392.0 | 46.7 | 438.7 |
2014 | 66,248 | 412.0 | 49.8 | 461.8 |
2015 | 72,742 | 423.7 | 50.9 | 474.6 |
2016 | 75,065 | 438.1 | 51.3 | 489.4 |
2017 | 74,226 | 463.6 | 51.9 | 515.5 |
2018 | 73,691 | 480.5 | 53.7 | 534.2 |
2019 | 71,845 | 502.4 | 57.0 | 559.4 |
2020 | 73,893 | 538.0 | 60.8 | 598.8 |
2021 | 77,064 | 573.0 | 62.4 | 635.4 |
2022 | 79,651 | 608.4 | 64.9 | 673.4 |
2023 | 84,955 | 635.7 | 69.4 | 705.1 |
2024 | 92,852 | 673.0 | 71.8 | 744.7 |
2025(7月) | 95,222 | 684.5 | 72.0 | 756.5 |
平均金額單位:萬元;資料來源:聯徵中心/台灣房屋,2025年以 7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