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八月本國銀行受限不動產貸款統計顯示,自然人名下已有房屋者,其第一戶購屋貸款撥款金額為新臺幣189.4億元,僅次於七月的205.8億元,為央行自去年九月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以來的次高紀錄。市場預期,若央行放寬對換屋族的出售限制,將有助於推升此類貸款成長動能。
根據統計,該類貸款在去年十月、十一月曾因新制上路而急凍至10.8億與45.6億元,之後於十二月開始回升,今年七月更創高峰,八月則微幅下滑。央行指出,雖然對此類貸款取消寬限期,但並未限制成數,目前平均貸款成數約為七成,在銀行風險可控且房屋條件佳的情況下仍具吸引力,加上自住需求支撐,使撥款金額呈現提升。
在餘屋貸款部分,央行自管制以來將成數上限自四成降至三成,八月統計平均成數為27.4%,已接近控制目標。央行表示,銀行並未刻意緊縮餘屋貸款,但仍遵循管制框架。
至於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截至八月底為36.71%,雖低於去年六月高點37.61%,但仍高於過去正常期約35%的水準。央行認為資金仍偏向流入不動產,因此維持選擇性信用管制具必要性。央行業務局長謝鳳瑛指出,管制目的在於避免資金過度集中房市,影響產業資金配置,同時兼顧剛性需求、都市更新與抑制炒作。
央行九月宣布,為照顧換屋族,調整協處措施,將出售舊屋期限由十二個月延長至十八個月,並回溯適用。只要在十八個月內完成舊屋出售與清償舊貸款,新購房貸即可免受成數與寬限期限制。市場關注,該措施可望釋出部分換屋需求,使名下有房第一戶購屋撥款在後續數月持續上升。
房仲業者指出,政策鬆綁加上暑假結束,九月交易量已較八月回升,六都與新竹縣市均出現量增。不過專家提醒,央行雖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但並未鬆綁房市管制,顯示官方仍在穩定與風險之間謹慎拿捏。
近年房價飆升,想要買「三房」對多數家庭而言幾乎成了奢望。根據永慶房產集團彙整七大都會區交易數據,若在台北市購買三房大樓,總價中位數高達3,652萬元,以貸款七成、30年期、利率2.303%試算,每月房貸要繳9.8萬元,房貸月薪比竟高達181%,等於一份薪水根本不夠付,每月得「兩份薪水」才勉強撐得住。
除了台北市之外,新北市三房總價中位數約1,831萬元,每月房貸約4.9萬元,房貸月薪比112%;新竹縣2,360萬元,每月房貸6.3萬元,房貸月薪比108%。即便是台中市,三房房貸壓力也接近月薪的100%。
相較之下,台南與高雄的三房中位數總價仍落在1,000萬出頭,每月房貸約3萬元,房貸月薪比分別為72.2%與75.6%,是全台相對「較能負擔」的地區。然而,南二都近年也因科學園區與台積電設廠題材推升,房價漲幅不容小覷。
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提醒:「房價總額過高,民眾必須審慎衡量自身財務能力,避免過度槓桿,否則會直接影響生活品質。」
小宅當道 但理想仍是三房,目前市場新推建案大多以一至兩房的小宅產品為主,壓低總價以吸引首購族。然而,對多數家庭來說,理想的居住空間仍是三房格局,這也凸顯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雖然行政院近期拍板,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第72-2條額度,並放寬換屋族舊屋出售期限至18個月,但對預售市場的買氣刺激有限。統計顯示,七都9月平均每週來客量僅八組,較8月減少兩成,其中台南更大減八成;僅高雄因楠梓新案釋出,買氣略有回升。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分析,央行仍維持房市總量管制,加上貸款核准困難,市場觀望氛圍濃厚,建商單靠「殺價」恐怕也難以突破困境,品牌與產品特色才是關鍵。
住商不動產統計顯示,9月全台成交量較上月減少5.8%,年減22.2%。其中,北市月減15.3%,高雄年減更達41.6%。專家認為,儘管部分建商釋出讓利,但價格修正力道有限,短期內整體買氣難有顯著回升,恐得等到第四季才有轉機。
近期在房貸利率持續攀升的帶動下,個人信用貸款市場迎來異常活躍的狀況。不少銀行紛紛推出低利信貸方案,企圖分得房貸壓升時的資金需求紅利。
房貸壓力催生「信貸新寵」
根據央行最新統計顯示,八月新承作購屋貸款平均利率已達 2.3 %,而信貸平均利率為 2.68 %。表面上信貸利率仍高於房貸,但房貸利率在過去一年明顯上揚,信貸利率變動幅度較小,整體趨勢有「信貸被低估」之勢。
有銀行內部主管指出,若此態勢持續,未來可能出現「信貸利率低於房貸利率」的異常情況。部分銀行已推出針對優質客戶的信貸專案,其利率甚至下探至 2.38 %起,與房貸利率拉近距離。
銀行祭出誘因 吸引年輕族群與高資產族
為迎接信貸需求,銀行、純網銀陸續推出優惠專案與創新流程。純網銀「將來銀行」近期推出「青春洋溢貸起來」信貸專案,若年收入達 60 萬元,可享一口價利率 2.38 %、最長 8 年期貸款,並減免開辦費。此舉被視為布局年輕市場、塑造未來長期客戶的策略。
同時,傳統銀行也不甘示弱。例如凱基銀行推出「信用貸款減壓轉貸」方案,首期利率 0.01 %起、最高貸款額度可達新台幣 800 萬元,開辦費從 0 元起跳,鼓勵已有債務者整合負債與再貸。 另一方面,各銀行 2025 年度信用貸款優惠利率及條件也被整體比較整理,顯示市場競爭激烈,例如王道銀行信貸專案起利率 2.25 %起,中國信託 Online 貸率則有首期 0.01 %的促銷。
風險警訊:個人還款壓力與銀行信貸曝險
信貸雖然近來成為金融機構積極爭取業務的重點,但高額無擔保貸款潛藏風險。銀行主管表示,如果經濟景氣反轉,借款人無法如期還款,將加劇呆帳風險。部分專家亦警告,借款人若將信貸視為「現金機」頻繁操作,將可能陷入「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
此外,有報導指出,房貸與信貸利率出現「黃金交叉」的可能性——即信貸利率跌破房貸利率。這種現象若普遍化,可能打亂傳統貸款結構和風險評估邏輯。
整體銀行信貸策略轉向與市場機會
在大環境上,信貸投放正在向「量價平衡」方向調整。尤其在產業信用貸款與個人消費貸款帶息補貼政策落地後,零售信貸或將迎來成長契機。中國市場也反映類似趨勢,銀行正嘗試促進貸款投放的結構優化,以兼顧收益與風險。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8月新青安房貸撥貸金額降至近一年半低點,不過隨著政府宣布新青安貸款排除於《銀行法》第72-2條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限制之外,市場普遍認為房市可望迎來新一波動能。由於新青安貸款額度上限為1,000萬元,換算八成貸款條件,最具受惠的是總價1,250萬元以內的成屋產品。
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今年上半年七都交易中,有十個行政區超過八成五成交總價落在1,250萬元以下,顯示這些區域最能受惠政策鬆綁。其中,前十大受惠區域清一色來自雙北以外的蛋白區,凸顯雙北及蛋黃區房價過高,首購族即使有政策助力,實際能入手的選擇仍有限。
十大受惠區域 桃園觀音居冠
觀察區域表現,桃園觀音位居榜首,幾乎所有成交案都在1,250萬元以內。當地房價仍維持2字頭,加上草漯重劃區與觀音工業區人口支撐,交易熱絡。高雄大寮緊隨其後,因捷運橘線、和發產業園區題材加持,且房價僅在1字頭水位,吸引大批首購進場。
桃園楊梅、龍潭同樣表現亮眼,九成以上交易落在新青安範圍內,受惠於交通便利與外溢買盤承接。高雄小港則憑藉機場、工業區龐大就業人口及國道7號建設,需求強勁,排名第五。
台中梧棲也展現潛力,九成交易落在2字頭行情,受惠台中港特定區、三井OUTLET及捷運藍線建設,首購與投資買氣持續升溫。新竹湖口在竹科與湖口工業區就業人口帶動下,買氣穩健。
台南市則有中西區與南區雙雙入榜,中西區以老屋交易為主,總價親民;南區則受惠於86特區、交通與生活機能,交易穩定。台中豐原同樣有八成五交易符合新青安條件,加上捷運紅線延伸與亞大健康產業園區建設支撐,區域房價持續上揚。
房市利多有限 專家提醒三大風險
雖然新青安鬆綁短期內確實有助於刺激首購與自住買盤,但專家提醒購屋族仍須保持警覺。寶麟廣告副總經理管清智指出,有三類地區應避免:其一是投資客過度集中的區域,恐出現房價踩踏風險;其二是生活機能不足、居民留不住的區塊;其三則是預售屋供給爆量的地段,中長期恐因供過於求而陷入盤整。
新青安房貸放寬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但實際受惠者多集中在蛋白區。首購族雖因此獲得更多入場機會,若要推升房市全面回溫,仍須搭配更多結構性政策調整。
新青安房貸放寬 七都十大受惠區 |
|||||
---|---|---|---|---|---|
排名 | 縣市 | 行政區 | 2025 H1 成交量 (A) | 總價1250萬元內成交量 (B) | 交易量占比 (B/A) |
1 | 桃園市 | 觀音區 | 181 | 179 | 98.9% |
2 | 高雄市 | 大寮區 | 154 | 151 | 98.1% |
3 | 桃園市 | 楊梅區 | 387 | 363 | 93.8% |
4 | 桃園市 | 龍潭區 | 201 | 186 | 92.5% |
5 | 高雄市 | 小港區 | 259 | 239 | 92.3% |
6 | 台中市 | 梧棲區 | 139 | 125 | 89.9% |
7 | 新竹縣 | 湖口鄉 | 132 | 118 | 89.4% |
8 | 台南市 | 中西區 | 226 | 197 | 87.2% |
9 | 台南市 | 南區 | 159 | 138 | 86.8% |
10 | 台中市 | 豐原區 | 140 | 120 | 85.7% |
金管會自 9 月 1 日起,將「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青安)排除於《銀行法》第 72 條之 2 的不動產放款比率計算,市場視為政府打開房貸「水龍頭」的重要訊號。不過,本報查訪八大公股行庫最新數據後發現,9 月雖出現貸款申請分流,但整體房市買氣與實際撥款表現,仍顯示觀望氣氛未散,透露三大訊號。
三大訊號浮現
第一,貸款申請分流。
過去台銀、土銀、合庫因額度受限而「塞車」,如今新青安鬆綁後,華銀、兆豐銀、台企銀等行庫受理件數明顯增加。9 月 1 日至 19 日,華銀、兆豐銀、台企銀受理件數分別達 232 件、166 件、135 件,金額合計逾 38 億元,較 8 月大幅成長,顯示新青安貸款已逐步分散。
第二,總體申貸仍下滑。
雖然部分行庫承接力道上升,但截至 9 月 19 日,八大行庫總申貸件數不足 3 千件,與 8 月的 3,667 件相比,減少近 700 件。專家指出,首購族購屋信心仍待恢復,加上房市景氣持續觀望,顯示市場仍謹慎。
第三,撥款量受「民俗月」影響。
因農曆七月交屋意願低,行庫主管預估 9 月撥款金額恐低於 300 億元,實際水龍頭開放規模要等到 10 月才會明朗。
專家:房市四大不利因素未解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分析,雖然新青安鬆綁,政府也釋出換屋族寬限 18 個月的政策,但房市仍受 「房價偏高」、「放款集中度過高」、「賣壓沉重」、「屋主心態可能回升」 四大不利因素牽制。
他指出,過去五年全台房價漲幅近五成,遠超過所得增長,房價泡沫疑慮加深。即便政府局部鬆綁,央行仍不可能全面放寬,以免炒風再起。此外,全台待售新屋與二手屋庫存均在歷史高檔,壓力沉重下房價仍有下修風險。
「民眾若急於進場,恐有接刀的風險。」陳傑鳴提醒,現階段除非遇到急售讓價的屋主,否則仍應保持觀望。
制度檢討聲浪再起
市場人士進一步指出,72 條之 2 原設計是為避免銀行過度擴張房貸,但在現行金融體系下已顯僵化。如今主管機關需靠「開巧門」讓新青安豁免,反而突顯制度本身問題。
專家建議,政府應檢討修正 72 條之 2,並思考如何活化銀行房貸資金,例如推動資產證券化、建立房貸信用保證基金,或仿效美國房利美、房地美模式,發展次級市場,才是長遠解決之道。
新青安鬆綁後,確實舒緩了部分申貸壓力,但房市並未因此全面回溫。短期內,房貸水龍頭開啟的效果更像是「人道走廊」,對市場僅具緩解作用。專家呼籲,青年購屋族應更審慎評估,以免誤判房市時機。
財政部今(22)日公布最新統計,8月新青安房貸撥貸件數僅3,587件、金額293.1億元,不僅較上月衰退逾14%,更創下政策上路以來第三低紀錄,反映房市買氣低迷與銀行排撥壓力同步升溫。與去年同期相比,件數與金額雙雙腰斬,跌幅超過四成。
公股銀行承作差距擴大
數據顯示,8月新青安受理戶數為3,667戶,貸款金額302億元,分別較7月減少198戶、24.4億元。撥貸部分,僅土地銀行逆勢成長,單月核撥1,329戶、金額102億元,穩居第一;台灣銀行以903戶居次;合作金庫、彰化銀行分列三、四名。相對地,兆豐銀行僅受理90件,首次跌破百件,創新低紀錄。
銀行主管指出,除成交量下滑外,部分申貸案件仍受限於審核與排撥流程,使得撥款延宕。短期內房市恐持續呈現「量縮、價盤整」格局。
政策鬆綁盼加速撥款
為紓解房貸排隊問題,金管會已宣布自9月1日起,新青安房貸將不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市場普遍預期,隨規範鬆綁,第4季銀行撥貸速度有望加快,縮短民眾等待時間。
投機退場 長期持有成主流
房市結構也出現變化。永慶房產統計,自2021年「房地合一2.0」上路後,短期交易(持有2年內)占比一路下滑,今年第1季降至13.8%,創政策實施以來最低;相反地,持有5至10年的長期交易比重已突破四成。專家認為,政策成功壓抑炒房風氣,市場逐漸回歸自住與長期置產需求。
信用管制周年 央行回應質疑
不過,自央行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市場隨即急凍。雖然成交量縮減,但房價跌幅有限,呈現「量縮價撐」現象。部分民眾因貸款延宕甚至出現預售解約,市場更出現「爛尾潮」疑慮。
央行在近期理監事會中罕見逐一澄清五大爭議:
降準救不了新青安 — 資金寬鬆無法解決公股行庫排撥問題,將改以公開市場操作調節。
豪宅貸款不鬆綁 — 高價住宅風險高,管制仍維持嚴格。
換屋期限延長 — 「一屋換一屋」寬限期由1年拉長至18個月,避免資金斷鏈。
預售解約潮不成立 — 解約率僅1.1%,多為投資客退場,並非全面危機。
爛尾樓風險低 — 建築貸款逾放比率僅0.09%,屬零星個案,央行建議強化建商資訊透明以保護購屋者。
專家認為,雖然新青安在高房價與限貸令雙重壓力下熱度降溫,但政策持續優化,加上市場逐漸由投機轉向剛性需求,未來第4季能否迎來小幅回溫,將是檢視房市修正是否告一段落的關鍵指標。
純網銀將來銀行(NEXT BANK)宣布,即日起至10月底推出「青春洋溢貸起來」信貸專案,主打普惠金融,鎖定具備基本經濟能力、卻尚未累積高資產的年輕族群,提供最低一口價2.38%的優利方案,最高可貸8年,並加碼免開辦費回饋。
根據聯徵中心9月最新統計,30歲以下國人信貸平均利率已攀升至8.6%以上,30至40歲族群也超過7%。在此背景下,將來銀行新專案大幅壓低借貸成本,讓年輕族群更容易取得友善的資金支持。
專案申辦門檻為年滿18歲、年收入達30萬元以上即可;若年收入超過60萬元,即可享有2.38%一口價利率,綁約期僅12個月,提升資金運用彈性。
此外,若客戶同意透過政府「MyData平台」授權將來銀行查詢財力資料,不僅可免除3,000元開辦費,還能省去上傳財力文件的流程,讓申辦更有效率。
將來銀行強調,本次專案不只是降低利率,更透過科技優化使用體驗。例如「線上免視訊智慧對保」功能,能讓客戶身份確認與對保全程在線上完成,最快1小時即可取得資金,完全符合數位時代的需求。
繼8月推出水災紓困信貸後,將來銀行觀察到許多年輕客戶在進修、學習專業技能、創業或旅遊等方面均有多元資金需求。此次「青春洋溢貸起來」專案,正是回應這些需求,結合普惠金融與數位服務,協助年輕世代邁向理想人生。
近期房貸申貸困難的聲音頻傳,不少民眾在網路抱怨「貸不到」、「條件差」,雖然政府已透過政策鬆綁新青安房貸,但實際市場狀況仍令中低收入族群感到挫敗。
根據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統計金融聯徵中心最新數據,今年第2季全國年收入低於60萬元的購屋族,房貸申請件數僅6,240件,較第1季下滑22%,與去年同期相比更大減56%,連續四季呈現衰退。總監陳傑鳴指出,銀行限貸對財力不足的購屋者衝擊最大,許多民眾乾脆選擇「貸不到、不買了」,市場買氣逐漸降溫。
事實上,自2023年8月政府推出新青安政策後,首購族一度受惠於貸款額度提高至1,000萬元、年限延長至40年、寬限期5年及利息補貼等措施,部分緩解了自備款與月付壓力。不過,隨著銀行不動產放款逼近法定上限,金融機構開始縮手,市場陸續出現「挑客戶」、「保守估價」的情況,即便是新青安申貸者,也難逃被刁難甚至被拒的命運。
對於年收入不高的族群,買房已面臨三大難題:房屋估價偏低導致自備款增加、收支比過低銀行不願放貸、以及貸款條件惡化且等待時間拉長,進而讓購屋意願快速下滑。雖然行政院已宣布自9月1日起,新青安房貸不再納入《銀行法》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管制,但「高房價」、「銀行審核嚴格」與「房市反轉疑慮」仍是影響買氣的變數。
網路上更出現關於「40年房貸可行性」的熱議。有網友以台北市兩房含車位總價動輒1,300萬元為例,試算若貸款8成、30年期、利率2.5%,每月本息加上管理費將近4.5萬元;若延長至40年,雖能降低月付,但被批評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有人諷刺「會不會出現100年貸款,貸貸相傳?」專家則提醒,40年房貸過去確實存在,但因限貸收緊及利率偏高,目前市場已難見蹤跡。
另外,隨著iPhone 17系列上市,也有民眾分享「買手機分期影響房貸額度」的案例,引發討論。一名購屋族因朋友辦理iPhone 16的零利率分期,最後申貸金額竟被銀行砍掉100萬元。對此,地政代書楊翊晟澄清,0利率分期本身不會影響信用評分,真正的問題在於「無力繳卡費、主動轉分期」,這才是銀行認定還款能力不足的警訊。他建議準備買房的民眾應確保信用紀錄正常、收入與負債比合理,不必過度擔心日常分期付款的影響。
整體而言,銀行限貸讓中低收入族群承受最大壓力,即便政策面鬆綁,短期內仍難改善「高房價+緊縮信貸」的雙重困境。購屋者除了盯政策變化,也須審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避免因過度槓桿背上沉重負擔。
不同年收入貸款買房者變化 單位:件 |
|||||||
---|---|---|---|---|---|---|---|
年收入 | 2024Q2 | 2024Q3 | 2024Q4 | 2025Q1 | 2025Q2 | Q2季增減幅 | Q2年增減幅 |
0-60萬 | 14,150 | 13,100 | 9,854 | 7,968 | 6,240 | -22% | -56% |
60萬-100萬 | 20,247 | 18,870 | 14,646 | 11,543 | 12,600 | 9% | -38% |
100萬-200萬 | 18,050 | 17,379 | 12,861 | 9,870 | 11,282 | 14% | -37% |
200萬-400萬 | 10,482 | 9,681 | 6,933 | 5,208 | 5,963 | 14% | -43% |
>400萬 | 2,214 | 1,878 | 1,438 | 1,044 | 1,289 | 23% | -42% |
總計件數 | 65,143 | 60,908 | 45,732 | 35,633 | 37,374 | 5% | -43% |
台灣民眾「成家立業」往往少不了買房、買車,但背上「房車雙貸」的財務壓力卻日益沉重。根據台灣房屋彙整聯徵中心最新資料,截至今年7月,全台同時背負房貸與車貸的人數已突破9.5萬人,平均背債金額達756.6萬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甚至高於「房貸+信貸」族群的740.5萬元,顯示同時養房、養車的壓力更甚。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近年房價站上高檔,車價則在疫情期間飆漲後持續維持高水位,使得貸款金額逐年上升。加上限貸令實施後,民眾為保有資金靈活度,多採取「貸好貸滿」策略,導致雙貸族的債務負擔逐年加重。
相較於信貸,車貸因具備實體擔保品,銀行願意核給更高額度,利率也更具優勢。根據聯徵中心數據,目前車貸平均利率落在2%至3%之間,遠低於信貸的5%至8%,在相同還款年期下,車貸的融資成本相對更低,也因此吸引不少民眾在房貸額度受限的情況下,透過車貸補足資金需求。
然而,房車雙貸的實際人數恐怕比統計數字更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不少民眾選擇向民間租賃融資公司申請車貸,過去因不被視為金融機構,這類借貸未必會登錄在聯徵中心紀錄內,形同「影子銀行」。雖然利率偏高,但由於條件寬鬆,仍吸引許多有資金需求的族群。
金管會已於今年9月中旬啟動租賃融資公司納管措施,首波涵蓋13家中大型業者。未來這些業者在放款金額、客戶徵審、業務招攬等方面將受更嚴格規範。陳定中分析,銀行不願承作的「隱性收入族」、「信用瑕疵族」以及「以債養債族」三類民眾,將因融資彈性降低而首當其衝。隨著「影子銀行」浮上檯面,負債結構透明化,這些族群的收支比恐進一步惡化,未來不論申辦房貸或車貸,都可能更難獲得理想條件。
有業者補充,除了「房車雙貸」外,「房貸+信貸」亦是常見組合。部分民眾並非因財務困窘才借信貸,而是將其視為在股市或其他投資上取得資金的便利管道。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雙貸模式,當前房價、車價雙高的情況下,背債風險已成為不少家庭沉重的財務課題。
近年房貸與車貸雙貸統計 |
||||
---|---|---|---|---|
年度 | 總人數 | 平均房貸金額(萬元) | 平均車貸金額(萬元) | 人均房車雙貸金額(萬元) |
2012 | 57,398 | 374.1 | 43.4 | 417.5 |
2013 | 62,090 | 392.0 | 46.7 | 438.7 |
2014 | 66,248 | 412.0 | 49.8 | 461.8 |
2015 | 72,742 | 423.7 | 50.9 | 474.6 |
2016 | 75,065 | 438.1 | 51.3 | 489.4 |
2017 | 74,226 | 463.6 | 51.9 | 515.5 |
2018 | 73,691 | 480.5 | 53.7 | 534.2 |
2019 | 71,845 | 502.4 | 57.0 | 559.4 |
2020 | 73,893 | 538.0 | 60.8 | 598.8 |
2021 | 77,064 | 573.0 | 62.4 | 635.4 |
2022 | 79,651 | 608.4 | 64.9 | 673.4 |
2023 | 84,955 | 635.7 | 69.4 | 705.1 |
2024 | 92,852 | 673.0 | 71.8 | 744.7 |
2025(7月) | 95,222 | 684.5 | 72.0 | 756.5 |
平均金額單位:萬元;資料來源:聯徵中心/台灣房屋,2025年以 7月為準
中央銀行18日公布最新統計,五大銀行(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及第一銀行)8月新承作購屋貸款金額僅616.58億元,較7月大幅減少92.66億元,顯示房市交易明顯降溫。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盛指出,雖然房貸利率維持低檔,但在交易量縮減、銀行審核趨嚴下,放款仍相對保守,特別是對信用條件較弱的族群,取得貸款難度增加。根據內政部數據,六都8月建物買賣移轉量月減11.63%,年減更高達32.06%,累計前8月較去年同期減少27.65%,市場熱度降溫跡象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傳出政府可能鬆綁「青年安心成家房貸」(新青安)的風聲下,新青安房貸占比反而上升。央行資料顯示,五大銀行8月新承作新青安房貸占比達40.54%,續創去年7月以來逾一年新高,反映自住及首購族仍積極利用政策貸款進場。
至於利率水準,五大銀行8月新承作放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196%,較7月的2.205%略降0.009個百分點,主要因週轉金及資本支出貸款利率下降所致。另因8月並未承作國庫借款,不含國庫借款的放款平均利率亦同為2.196%。
整體而言,房市交易持續降溫,但新青安政策效應顯著,對首購族仍具吸引力。後續若政府進一步鬆綁政策,可能成為支撐市場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