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頭寸過多 利明献開藥方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金管會日前公布國銀最新存放比,存放款間差額持續創新高,達10兆4,180億元。中信銀行副董利明献開出兩大藥方突破困境,藥方一是結合資訊科技讓業務多角化、產品多元化;藥方二則是走出海外投資、擴大市場規模。

日前麥肯錫公布的報告指出,台灣銀行業平均淨利差只有1個百分點左右,排全球倒數第二,顯示銀行普遍缺乏獲利能力。利明献表示,台灣金融所以存在存放比低、淨利差低的問題,本質是因為台灣本島市場有限,與國際相比,台北市每萬人口平均有2.7家分行提供服務,遠高於世界平均值的1.95家。

在金融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加上近十餘年以來,製造業外移,客戶流失,以台灣本島市場為發展重心的國內金融機構,受到市場規模不足因素影響,只能留在有限的市場內殺價競爭,銀行報酬率與存放款利差逐年降低,銀行經營日趨困難。

但坐困愁城也不是辦法。利明献指出,面對低利差的環境,有兩大突破方式,一是結合資訊科技,業務多角化、產品多元化。近年來資訊科技快速發展,與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結果,改變銀行傳統的經營方式,成立電子銀行、電話銀行及網路銀行,新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使銀行不再侷限或專注於存放款業務,如開發信用卡、衍生性金融商品及財富管理等業務。

業務多角化、產品多元化使銀行考慮重點已不再是存放款利差,而是藉客戶關係管理,招攬更廣泛的業務,讓收入來源多樣化,賺取更大的整體利益。

以中信銀為例,他強調,從很早以前就深知市場淨利差低的艱困環境,因此積極的發展財富管理、信用卡等業務,目前中信銀的手續費收入占營收比重超過3成,領先市場同業,減少低淨利差造成的獲利影響。

第二方則是用海外投資擴大市場規模,他表示,以中信銀為例,在海外市場有完整布局,設有110個分支機構,其中在新南向國家的部分,如印尼、菲律賓都設有子行,在印度、越南、新加坡設有分行,馬來西亞、緬甸及澳洲有辦事處,也收購泰國LHFG金融集團35.6%股權,透過不斷加深海外經營的深度及廣度尋求更高的獲利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