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行庫先受惠 專家警告:新青安鬆綁僅屬「局部舒緩」

<聰明貸款報導>

行政院於9月4日正式拍板,宣布「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自9月1日起生效。此舉意味著銀行在辦理新青安貸款時,不再受限於存放比30%的規範,被視為為「房貸荒」帶來一劑及時雨。

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8月底,公股銀行已核准但尚未撥款的新青安案件達12,923件,金額約1,257億元,原先需等待0.5至4個月,未來將可優先加速處理。然而,多數民眾仍反映,雖然政策鬆綁已公布,實際洽詢銀行時,卻依然遭遇「只能等」的窘境,顯示政策落實仍存在落差。

公股銀行挑戰:龐大核貸待處理

新青安自2023年8月上路以來,已累計核貸近13萬戶,金額逼近1兆元。面對大量待撥款案件,公股銀行必須進行系統調整、更新風控模型並加強行員訓練,導致短期內撥款進度仍不如民眾預期。金管會也強調,即便政策放寬,銀行仍須遵循「授信5P原則」審查,包括借款人還款來源與資歷,避免風險擴大。

專家:政策只是「局部舒緩」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協理陳孟筠指出,關稅衝擊已使經濟與購屋信心下滑,新青安政策雖能紓緩部分首購族的壓力,但僅限於公股銀行與真首購族群,對整體市場低迷並無根本性改善。他強調,唯有出口景氣回穩、薪資成長與利率、就業政策同步改善,才可能帶動房市真正復甦。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則提醒,銀行面臨的「雙重緊箍咒」不只來自72條之2,央行的放款集中度規範依然存在。截至7月,數據仍高達36.74%,若央行不鬆綁,政策效益恐怕有限。他更指出,若財政部不要求公股銀行檢討下修收支比,貸款資金仍可能優先流向高所得族群,首購族「看得到卻吃不到」。

房價問題才是根本

台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主委林利州認為,水龍頭雖然開了,但高房價才是青年無法購屋的根本瓶頸。他建議政府應逐步調控房價,或透過社會住宅出售、出租(租金1萬至1.5萬元)來改善居住負擔。同時,應搭配薪資調升與生育房貸減碼措施,例如每胎減1~2碼利率,並研議提供固定低利率30年貸款,以長期改善首購族的壓力。

陳鳳馨:恐埋金融危機隱憂

媒體人陳鳳馨則直言,這次的政策放寬,恐怕只是「頭痛醫頭」。她指出,《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核心精神就是避免銀行過度集中放款在房地產市場,如今排除新青安,短期雖能解套建商與購屋族的資金荒,但可能為未來2至3年埋下金融危機。她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警告,一旦房價下修超過貸款成數,恐引發大量法拍潮,金融機構健全性將面臨挑戰。

政策效果有待觀察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新青安排除72條之2雖然為首購族釋放曙光,但仍屬短期紓困,長期效果必須觀察。尤其政策將於2026年7月31日截止,屆時利息補貼終止,購屋貸款條件將回歸原有架構,對購屋族影響不容忽視。

整體來看,這項鬆綁確實為青年首購族開啟新機會,但能否真正化解「房貸荒」,還取決於央行態度、銀行執行速度,以及政府是否能同步處理房價高漲與所得落差的結構性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