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貸成新常態?專家示警:寬限期結束恐成財務地雷

<資料來源:聰明貸款整理>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統計,2025年1月同時背負房貸與信貸的「雙貸族」人數達39萬809人,創下歷史新高,較2015年增加逾10萬人。這些雙貸族平均房貸金額達612萬元、信貸金額為110萬元,雙雙突破歷年紀錄,反映出當前房價居高不下與資金需求雙重壓力的現況。

專家指出,雙貸現象與房價上漲密切相關。隨著近年ETF等被動收入型投資理財方式盛行,不少已有房貸的中產階級民眾為了把握投資機會,選擇額外申請信貸投入市場。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這類族群多數就業穩定,若資產價格不劇烈下跌、就業不失衡,雙貸情況仍屬可控風險。

然而,市場專家也對雙貸風險提出警訊。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指出,不少雙貸族正處於房貸寬限期階段,若同時負擔高利率的信貸,等寬限期結束後將面臨更沉重的還款壓力。她建議,當市場景氣不明朗時,應採保守的理財策略,避免因資金斷裂導致財務困境。

進一步來看,部分民眾甚至動用信貸作為購屋頭期款來源。專家提醒,此舉風險極高,因為房貸償還期限長、利率低,而信貸期數短、利率高,兩者加總的月繳金額恐超出一般家庭可承受範圍。舉例來說,若購屋需申貸800萬元房貸與200萬元信貸,月繳金額可能高達6.8萬元,對多數上班族而言極具壓力。

銀行方面也日益謹慎,除加強信貸與房貸審核外,若發現貸款用途不明或有「信貸買房」疑慮,恐導致核貸條件收緊甚至被拒件。未來若信用受損,也可能影響後續申請車貸、裝潢貸或房貸增貸的能力。

曾敬德提醒,現今資金環境緊縮,銀行普遍傾向早日收回本金。若過度依賴房貸寬限期,又同時背負信貸債務,一旦進入還本階段,資金壓力將顯著增加,甚至可能引發信用危機或遭遇法拍風險。

專家建議,購屋應量力而為,不宜動用信貸補足頭期款。民眾可考慮延後購屋、多存自備款、選擇小坪數物件或提升收入來源,才能在享有資產的同時,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與生活品質。

雙貸族歷年一月人數與貸款金額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