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局偵查第一大隊會同台北地檢署與北市警局,宣布破獲國內知名融資公司「凱積公司」涉與詐騙集團勾結的重大案件。該公司打著「協助貸款」的名義,實際上以「假車貸、真設定房貸」手法,侵吞被害人名下不動產,至少造成10人受害,損失金額高達新臺幣6,534萬元。
一名新北市70歲退休婦人慘遭詐逾1,300萬元,甚至連房產都被設定抵押,她悲痛表示「一輩子的積蓄化為烏有,只想尋短」。
警方調查發現,詐團成員先以「投資虛擬貨幣」為餌吸金,待被害人資金耗盡後,再由凱積公司業務出面,聲稱可協助辦理貸款,卻要求被害人簽署內容部分留白的分期付款與銷售合約。之後透過北投一家中古車行,將低價二手車短暫過戶到被害人名下,製造「車貸」假象,再藉「副擔保品」之名,勾結代書與地政士,將被害人的房產設定抵押,辦理數百萬元貸款。更離譜的是,被害人拿到貸款後,資金又再度遭詐團以不同理由騙走,形成「投資詐騙加房貸剝皮」的雙重陷阱。
刑事局指出,凱積公司本無權經辦房貸,卻透過這種灰色操作迴避檢視。今年4月及5月,警方展開兩波行動,拘提該公司吳姓負責人、地政士及中古車商等26人到案,並查扣手機、電腦及多份空白合約等證物。初步清查,該公司涉嫌不實放貸金額約2,360萬元,全案依詐欺、偽造文書、洗錢防制法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移送偵辦。吳姓負責人到案後辯稱不知情,強調自己是「善意第三人」,否認與詐團合流。
警方研判,該集團特別鎖定急需用錢的銀髮族與對貸款流程不熟悉的民眾,先以高報酬投資榨乾老本,再透過假車貸設局侵吞房產,手法相當精密。刑事局坦言,現行監理並未涵蓋此類「副擔保」灰色地帶,國內不少大型融資公司也可能遊走法律邊緣,甚至淪為詐團的工具。
警方呼籲民眾提高警覺,遇到貸款廣告或陌生業務推介,切勿輕信,更不要簽署任何留白文件;如發現貸款流程涉及「中古車過戶」或「副擔保房產設定」,務必停下確認。若有疑慮,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向警方報案,以避免一生心血遭騙走。警方也重申,將持續追查不法金流,全面打擊詐騙集團,守護民眾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