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水位降至新低 房市進入「軟著陸」調整期

<聰明貸款報導>

為紓解「房貸荒」,金管會9月宣布「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上限,政策奏效後首月即出現明顯變化。 根據台灣房屋彙整金管會資料顯示,9月銀行不動產放款較上月減少約100億元,但整體資產增加達2,400億元,使得放款比率降至25.77%,連續4個月下滑,創下今年新低。房貸「水位超標」的銀行家數,也從年初11家降至8家,行庫放款彈性逐漸回升。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銀行法》第72條之2被視為銀行放款的「天條」,規範不動產放款不得超過存款與金融債發行額的30%。因此,只要「減少放款」或「增加資產」,都能讓水位下降。多數銀行為預留放款空間,通常會自設26%至28%的警戒區間。她表示,去年房市熱絡時期,水位逼近上限,不少銀行被迫踩煞車,造成市場出現長達一年多的「房貸荒」。

然而,隨著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壓抑投資買盤,加上股市回升、民眾存款攀高,使銀行資產擴增;再加上新青安貸款免納入上限計算,9月成為今年首度「分母上升、分子下降」的月份,水位降到年內最低,市場資金壓力獲得緩解。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雖然新青安放寬確實有助釋放銀行放款空間,但實際效益有限。金管會統計顯示,9月不計入的「新青安」撥款僅191.3億元,與超過15兆元的不動產放款總額相比,影響微乎其微,「就像撒哈拉沙漠的一粒沙」。他並提醒,新青安加碼補貼將於明年屆滿,屆時申辦量能恐減弱,對市場資金的支撐效應也將逐步遞減。

整體而言,銀行今年吸納資金力道強勁,存款與金融債總額自年初57.4兆元上升至59.8兆元,增加超過2兆元,銀彈充足,有助年底交屋旺季。不過,房市買氣仍未回溫,預料不動產放款比率將維持微幅下降趨勢。

根據央行統計,9月房貸餘額達11兆4,49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但年增率僅5.43%,為2023年10月以來新低,且連12個月放緩。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跌至1.6萬棟、年減近28%,反映市場保守氣氛。台銀等五大銀行新增房貸金額僅505億元,創下兩年半新低。

此外,建築貸款(土建融)年增率也在9月首度轉為負數,餘額降至3兆4,31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近百億元,為近九年首見。央行官員表示,建商開案趨於保守、購地意願下降,使貸款需求減弱,但並未出現系統性風險。

央行與金管會多重管制政策持續發酵,市場交易量萎縮、房價漲勢趨緩,房市正進入「量縮、價盤整」的健康調整階段。專家認為,隨著資金水位回穩與政策逐步退場,房市正朝「軟著陸」方向發展,為長期穩健成長奠下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