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央行持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的壓力下,即使具備「首購族」資格,想申請房貸「貸好貸滿」的難度也越來越高,導致許多購屋人陷入資金斷鏈危機。房產專家指出,不僅新青安條件已無法保證房貸高成數,部分銀行甚至拒收「切結書」,讓許多購屋族錯愕不已。
首購族也受限 新青安貸款利率、成數皆下修
根據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享的實際案例,有民眾欲申辦新青安房貸,卻僅獲得一般首購貸款條件——最高貸款成數7成5,利率為2.185%。另一案例則儘管銀行願意提供新青安方案,最終卻仍僅核貸至7成5。
「新青安剛上路時,政府全力支持首購族,如今卻處處碰壁,代表銀行資金端明顯保守,房貸條件全面收緊,」何世昌指出。
銀行拒收切結書 實際首購者也遭拒貸
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便名下無貸款、符合首購條件,部分民眾仍遭遇銀行拒絕受理的情形。何世昌透露,有兩位分別在台中與高雄購屋的朋友,就因銀行不接受一年內出售舊屋的「切結書」,導致無法順利申貸,最終只得依靠VIP資格與高額存款才勉強核貸成功,但利率卻高達2.6%。
「不動產放款總量及集中度被央行緊盯,各銀行只能被迫卡關,不敢放貸,婉拒理由五花八門,但結果就是無法貸款。」他分析,這樣的現象原本常見於年底,如今卻提前發生在上半年,顯示市場壓力沉重。
信用條件不佳者 轉彎申貸也被嚴查
除了貸款成數縮水,部分民眾為求資金到位,轉向「週轉金」項目申貸,再以無貸款的房產進行增貸,試圖規避管制。地產業者指出,曾有民眾購屋房貸申請失敗後,轉往週轉金路線,一舉從700萬元增貸至1600萬元。然而,央行已察覺此類「搬錢購屋」行為,近期已全面加強稽查。
限貸令衝擊加劇 交屋、轉售處處受阻
去年9月20日實施的新一波限貸令,針對名下第2戶住宅的貸款成數從6成下修至5成,且採全國歸戶計算,使不少原為首購資格的購屋人瞬間轉為「第二戶」,一夕之間喪失寬限期與高成數資格。建設公司為避免爭議,甚至直接在預售合約中明文「全面禁止轉售」,讓換約、處分的彈性空間也大幅縮減。
房貸業務量大減 建物抵押權設定創新低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國建物抵押權設定僅約23.8萬棟,年減約24%,創下6年新低。台灣房屋集團指出,這反映出限貸下買氣趨緩、新承作房貸量下滑,以及資金審查嚴格導致轉增貸用途受限,加上股匯市盤整影響,投資貸款需求也同步降溫。 其中,新竹縣因房價漲幅過快,銀行鑑價保守,房貸不足成為常態;相較之下,桃園因總價相對友善、新興重劃區供給充足,抵押權設定衰退幅度最輕。
建議:提早規劃信用紀錄與資金流
房產專家強調,在當前貸款門檻升高、審核標準日益嚴格的情況下,購屋人必須主動提早準備財力證明與信用資料,尤其是自營業者與自由工作者,應在目標銀行帳戶中持續建立至少一年穩定的資金入帳紀錄,以利未來順利申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