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全體本國銀行的房貸逾期放款餘額為新台幣86.37億元,終止了連續十個月上升的趨勢。然而,即便金額略為下降,逾放比率仍連續第四個月維持在0.08%,與2022年8月以來的35個月高點持平,反映房市風險仍未解除。
金融圈指出,6月逾放金額小幅減少,主因銀行配合半年報加大轉銷呆帳力道,並非實質違約風險下降。尤其新屋交屋潮推升房貸餘額,也在短期內壓抑了逾期數據,但專家直言,這只是暫時現象。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指出,近期不少分戶貸款多以寬限期方式進場,短期內不會立即發生逾期問題,但限貸措施與階梯式利率上升,加上轉貸條件趨嚴,將壓縮借款人喘息空間,未來壞帳與逾放的風險恐將擴大。
根據金管會資料,2025年6月底國銀整體房貸餘額達11兆2,557億元,年增率僅7.33%,不僅連續九個月下滑,更創下18個月來新低。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表示,房貸成長趨緩與央行升息與信用管制政策直接相關,使民眾購屋成本上升、意願轉趨保守。
侯立洋也指出,目前房貸逾放的三大原因包括:一、中小企業主受疫情與經濟波動影響還款能力;二、升息與寬限期到期導致負擔加重;三、部分借款人因個人財務問題而無法準時繳款。他強調,整體逾放狀況仍算穩定,但金管會會持續監控個別銀行風控情形。
儘管逾放比維持在歷史相對低點,市場專家仍提醒,房市交易量年減近三成,反映房市陷入低迷。在貸管未鬆、利率升高、轉貸困難的三重壓力下,房貸違約風險仍具升溫潛勢。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在房市修正期間,反而是自住型買方進場的良機。建商為促銷讓利空間增加,買方擁有更大的議價彈性,若能掌握時機,仍有機會以相對划算的價格置產。
展望下半年至明年初,央行打炒房態度持續強硬,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溫,在信心不足與政策壓力並存下,房市恐將延續觀望氛圍,違約風險仍需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