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112025

針對近期融資公司放貸亂象與詐騙案件頻傳,財政部於近日召開公股金融事業例行會議,祭出七大監管重點,要求公股銀行強化授信風險控管、嚴格執行貸後管理,並避免資金流向BNPL(先買後付)等高風險用途。
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在會中指出,近期部分行庫出現內部人員涉詐與流程缺失問題,凸顯內稽內控機制尚有改善空間,公股銀應即刻檢討問責流程,並加強與檢警調的合作。會議中同時要求落實資金用途審查,強調銀行授信應優先支援綠能、數位建設等實體經濟。
此外,會議也觸及租賃融資公司的授信風險,財政部提醒,部分中小型業者財務結構脆弱,貸款資金常遭挪作他用,須加強貸後監控與流向查核,避免造成連鎖風險。
近年因經濟壓力增大,不少民眾轉向融資公司借貸,但因審核鬆散、利率偏高,導致債務陷入惡性循環。專家指出,有業者甚至透過「商品貸」、「假買真貸」等手法規避法規,實質利率飆破法定上限,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
雖然主管機關目前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納管融資公司,但立院與民間多方呼籲應儘速推動《融資公司法》專法立法,填補監理空白。英國與日本早已建立完整法制架構,台灣若能借鏡其經驗,將有助於提升產業信任與金融穩定。
財政部強調,未來金融政策方向將聚焦於風控深化與科技阻詐,並持續推動銀行資源導向實體經濟,提升金融體系健全與社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