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市占突破五成 行庫「表面贏家」實則苦撐

<聰明貸款報導>

新青安房貸政策推動至今,讓八大公股行庫的房貸市占率睽違16年後再度突破五成,看似重奪市場主導權,卻背負龐大壓力。行庫圈直言,這樁「三年的獨門生意」帶來量能暴衝,卻換來利差微薄、資本效率低落,甚至因補貼半碼利息而犧牲獲利,成了「表面贏家、實際苦主」。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八大行庫房貸總餘額達5兆6,927億元,占全體銀行比重50.36%,連續三個月穩站五成以上。房貸市場版圖也明顯洗牌,呈現「公股進、民營退」的格局。

過去在排行榜上緊追台銀的中信銀,因新青安衝擊逐步被拉開差距:2023年底兩者僅差257億元,但到今年7月底差距已擴大至1,963億元。民營銀行的退潮同樣明顯,國泰世華與玉山銀排名下滑,反而讓華南、第一銀,甚至彰銀擠進前十大。

然而,在市占榮景背後,行庫卻承受三重壓力:

1.大量貸款佔用《銀行法》第72-2條額度,壓縮其他業務空間;
2.低利貸款拖累資本效率;
3.行庫必須自行吸收半碼利差,獲利空間被稀釋。

金管會雖已宣布新青安不再計入72-2條,但僅解決「額度不足」的問題,卻無法扭轉「量增利不增」的宿命。

民眾信心下滑 近九成不敢買房

另根據富比士網路科技9月最新調查,高達87.1%的受訪者坦言,因憂心貸不到足額房貸而不敢買房。其中,58.3%對新青安貸款「沒有信心」,67.1%更直指「政策錯誤」與「政府失能」是主因。

當民眾面臨「已購屋卻貸不到款」的情況,僅15.9%考慮售屋,34%會改向多家銀行詢問,29.2%向親友求助,甚至有7.5%會選擇高利率信貸,1.7%可能轉向地下錢莊,潛藏金融風險不容小覷。

至於尚未購屋者,限貸令已讓「轉租取代買房」成為主流選項。調查顯示,75.4%民眾表示可能或一定會選擇租屋,僅有四分之一堅持不改變購屋計畫。同時,85.1%受訪者預期租金將持續上漲,其中逾六成認為漲幅將超過一成。

政策打炒房 誤傷自住需求

多位專家提醒,目前政策雖能壓制投機,但卻重創剛性需求。財經專家莊孟翰直言,房市價格難以「穩住」,若景氣持續低迷,未來2至3年房價恐跌兩成。他建議政府應適度鬆綁貸款成數,避免一刀切造成市場斷層。

財經作家林裕豐則指出,隨著《租賃專法》規範趨嚴,部分房東提前調漲租金以應對政策風險,導致租屋族壓力大增。這種「買不起、租更貴」的雙重困境,不僅出現在台北,六都及新竹都已浮現相同壓力。

社會憂慮經濟隱憂

富比士網路科技執行長陳高超警告,限貸令雖名為打炒房,但其副作用已擴大,從首購族的資金困境,到建商違約、爛尾樓風險,再到房市交易量大幅下滑,均顯示政策缺乏長期規劃。他直言:「若政策持續僵化,不僅房市信心難以挽回,更恐擴散至內需經濟,成為新一波隱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