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老屋更辛苦!台北自備款454萬創新高 等於南部一間房

<聰明貸款報導>

2025 年下半年,老屋雖然因單價低仍被視為「小資族入門款」,但自備款壓力卻急速上升。根據金融聯徵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台屋齡 30 年以上老公寓平均鑑估價約 1,095 萬元,銀行核貸成數僅 74.9%,自備款比例達 25.1%,比去年同期增加 3.3 個百分點,平均需準備約 275 萬元,比去年多出 43 萬元。換算下來,購屋族若想在一年內補足這筆差額,每月得多存 3.5 萬元,幾乎超過基本工資,堪稱「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

在六都之中,台北市購屋族的壓力最重,老公寓平均自備款金額高達 454 萬元,比去年同期多出 70 萬元,幾乎是其他縣市的兩倍。反觀南部地區,以台南市核貸成數最低,平均自備款比重達 27%,自備款金額約 135 萬元,也較去年增加 32 萬元。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近年銀行為爭取市場,對老屋放貸成數確實提高,平均貸款成數普遍達七成以上,讓老屋貸款比過去容易申請。然而,受到央行信用管制與限貸措施影響,不少購屋者仍面臨貸款審核嚴格、核貸額度下降甚至「貸不下來」的情況。他提醒,老屋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銀行放款會同時考量買方的收入、信用條件、負債比與物件屋齡、地段等因素,屋齡越高的物件越容易被打折。

陳傑鳴建議,民眾若有意購買老屋,應預留 3 至 4 成自備款,並額外準備修繕費用;若目標是未來都更轉售,需先評估重建潛力與法規條件,避免高估報酬。

目前老屋雖仍具價格優勢,但「自備款負擔」已成新壓力點。隨著限貸政策延長與房貸年期普遍拉長,購屋族除了挑選物件條件,更應重視自身財務結構與長期現金流規劃。對首購與換屋族而言,如何在高房價與緊貸環境下兼顧生活品質與償債能力,將是未來數年房市的關鍵挑戰。

 

2025年上半年-全台及六都老公寓自備款

類型 鑑估值
(萬元)
平均核貸
成數
平均自備款
成數
自備款成數
較去年差異
(百分點)
平均自備款
(萬元)
自備款
較去年差異
(萬元)
全台 1,095 74.9% 25.1% 3.3 275 +43
台北市 1,838 75.3% 24.7% 3.1 454 +70
新北市 1,077 75.0% 25.0% 3.6 269 +45
桃園市 597 74.8% 25.2% 1.6 150 +22
台中市 653 74.6% 25.4% 4.0 166 +32
台南市 494 72.6% 27.4% 6.5 135 +32
高雄市 484 75.3% 24.7% 2.0 120 +17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台灣房屋

備註:值為2025H1屋齡30年以上公寓物件之新增房貸,差異數對比2024H1 (採四捨五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