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變調 年薪150萬成潛規則?

<聰明貸款整理>

在新青安貸款政策推出後,原本被視為協助年輕人購屋的利多,如今卻逐漸浮現申貸不易的現實挑戰。
隨著銀行放款水位逼近上限,多家公股銀行在實務操作中,祭出「年薪150萬元」的潛規則門檻,令不少符合表面條件的首購族在核貸階段遭遇退件,掀起一波政策失靈的質疑聲浪。

一名32歲男子在台中購入總價約1200萬元的預售屋,雖明確符合新青安貸款的資格條件,卻因年薪不到150萬元,遭建商配合的公股銀行勸退。
男子痛批:「150萬年薪相當於月薪12.5萬,台中平均年薪不到70萬,誰能貸得到?」他也指出,其他銀行雖願放貸,但利率、寬限期與貸款年限明顯不如新青安,讓政策淪為紙上優惠。

業界人士更坦言,「年薪150萬」的審核標準幾乎成了銀行的「非官方共識」。若再加上建案不屬都市計畫區、地點偏遠、屋齡老舊等因素,則更容易遭婉拒。有房仲坦言,有些建案甚至因座落山坡地而列入放貸黑名單,成為核貸率偏低的高風險區域。

新青安政策原本設計為低利貸款、最高40年期、寬限期5年的優惠方案,但在實際執行中卻設限重重。一位在桃園中壢購屋的女子就在網路上分享自己「新青安買房後悔」的經驗,表示房子雖具空間與裝潢條件,但地點偏遠加上通勤困難,且工作不穩定,讓她壓力爆表。

她坦言想出售或出租以減輕負擔,卻發現「新青安不得轉租」的規定是一道無形鐵牆。網友們也警告,若違規出租遭檢舉,恐需補繳過去的所有利息差額,變相賠上更多。不少網友建議她「平轉或小賠出場」,避免日後壓力雪上加霜。

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數據,儘管央行限貸導致移轉棟數大幅減少,2025年六都房價仍未明顯反轉,僅高雄市均價下跌至26.8萬元,年減4.3%。整體房市呈現量縮價穩格局,顯示賣方心態仍偏強,買方卻已轉為觀望。

房產專家指出,新青安政策確實曾在2024年上半年刺激買氣,但隨著央行限貸、利率調升、第二戶貸款限制與金檢趨嚴等連環措施,加上銀行審核日趨保守,市場已逐漸進入盤整階段。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現階段利率走高、成數保守,許多首購族被迫打退堂鼓,「當政策幫助不到真正需要的人,恐怕也背離了初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