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央行信用管制與房價高漲雙重夾擊下,購屋族的自備款門檻日益沉重。根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近五年七大都會區購屋自備款平均增加69萬元以上,其中台北市高達822萬元,新竹縣市更飆升至550萬元與超過270萬元,資金壓力直線上升。
房價攀升推升購屋門檻,聯徵中心指出,目前七都的平均房價總價較2021年第一季高出200至800萬元不等,桃園增幅逾300萬元,新竹縣市更分別高出592萬元與889萬元。而央行持續祭出貸款信用管制,針對多屋族、法人及高價住宅限縮成數,導致平均房貸成數從原本的70%~75%,降至68%~73%,進一步壓縮購屋族的可貸金額。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指出,當前房價仍高、貸款條件趨嚴,導致購屋族即便晚幾年進場,須準備的自備款也可能多出百萬元以上。賴志昶建議購屋者,在看中物件時應預留更多資金以應對銀行鑑價不足的狀況,避免因資金缺口而產生違約風險。
儘管房市整體仍顯保守氛圍,仍有少數區域展現潛力。根據中信房屋第二季宅調查,有69.9%民眾看好輝達(NVIDIA)進駐北士科將帶動區域房市交易熱度,顯示科技產業投資對區域房市具有明顯的加分效果。
不過整體來看,81.6%民眾仍認為理想購屋時機需等一年以上。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分析,受到國際局勢不穩、政策面高壓干預與央行未鬆手的打炒房措施影響,買氣仍處觀望階段。調查中有34.6%的受訪者表示,考量貸款困難轉向租屋市場,反映市場交易動能依然低迷。
另一方面,針對今年5月上路的囤房稅2.0,有83.6%民眾表達支持。莊思敏指出,此舉有助提升多屋族持有成本,可能促使部分空屋釋出,但若無更強化的配套措施,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供需結構。
展望下半年,隨國際政經局勢變動、房貸政策未見放鬆,房市恐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但以北士科、林口AI園區與南部智慧製造基地為代表的科技產業仍有機會成為市場破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