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全台住宅使用執照核發量衝上6萬9,550宅,年增9.2%,創下2006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歷史新高。然而,這波史上最大交屋潮卻正面撞上央行去年9月祭出的限貸令,購屋貸款排隊情況加劇,不少民眾面臨貸款成數下修、條件嚴苛,甚至被迫違約的風險。
疫情推案潮延至今日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建案工期約3至5年,此波交屋潮源於2020至2022年間疫情期間,台商回流帶動資金湧入,全台建商積極推案,首購族與自住買盤也勇於進場,推升房市進入大多頭。如今新案陸續完工交屋,但市場氛圍已轉冷,加上限貸令壓力,資金壓力浮現。
六都中,台中市上半年使照量1萬4,890宅,居冠且年增32.7%,創1999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高;桃園市以1萬4,033宅居次,年增23.8%。新北市達1萬556宅,年增18.9%;高雄市9,266宅,年增20.9%。台北市則減少至3,673宅,年減18.9%;台南市下滑6.9%至4,204宅。
賴志昶指出,桃園與台中因青埔重劃區、機場捷運、西屯七期、台中捷運等重大建設題材,近年成為推案熱區,帶動當地交屋量衝高。
全台暨六都歷年上半年使照量 |
|||||
---|---|---|---|---|---|
時間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台北市 | 2,067 | 3,590 | 2,838 | 4,526 | 3,673 |
新北市 | 8,057 | 6,811 | 5,643 | 8,880 | 10,556 |
桃園市 | 5,583 | 7,779 | 8,975 | 11,332 | 14,033 |
台中市 | 4,850 | 9,897 | 7,923 | 11,223 | 14,890 |
台南市 | 7,337 | 5,283 | 4,512 | 4,517 | 4,204 |
高雄市 | 5,022 | 7,177 | 7,630 | 7,667 | 9,266 |
全台 | 46,357 | 51,088 | 50,901 | 63,676 | 69,550 |
註: 數據為不含農舍之住宅類使用執照統計。
資料來源: 內政部/住商機構彙整/經濟日報
限貸重擊自住客
然而,在29年來最大交屋潮之際,限貸令讓許多等交屋的購屋族陷入困境。部分原本承諾「整批核貸」的銀行臨時縮水,有換屋族僅獲三成貸款額度,無力籌足自備款被迫解約賠款數百萬元;也有人因建商資金斷鏈,房屋變成爛尾樓。
「光我身邊貸不到款的就好幾個,接到銀行電話就是出事了。」一名受影響購屋民眾形容,許多首購族明明有還款能力,卻卡在鑑價保守、放款額度不足而無法成交。
政策介入仍存疑慮
金管會與財政部本月初要求銀行,不得任意拒絕首購、自住型買方,以及已取得貸款承諾額度者的申貸,以防交屋潮變違約潮。然而,市場人士質疑,銀行若被迫承擔高風險授信,反而可能衝擊金融穩定,資源錯置也將加劇房市結構問題。
金融專家提醒,部分銀行長期偏重大型建商融資,卻緊縮一般購屋貸款,導致「房子蓋得出來、買得起的人卻貸不到錢」,這種金融資源配置的扭曲,若不改善,恐為台灣房市埋下更大的危機。
預售市場同步降溫
與成屋交屋潮相對照的,是預售市場急速降溫。信義房屋統計,6月全台預售成交件數僅3,348件,年減80%,新竹縣市跌幅達89%最劇烈,雙北跌幅相對較小,但新北仍減少67%。業界指出,只有少數具捷運、重劃區等題材的個案仍有買氣,但整體市場已顯著轉冷。
專家總結,2025年上半年房市呈現「交屋潮高峰、預售低迷、資金緊縮」的多重壓力,市場走勢不容樂觀,購屋族須審慎評估財務,以防陷入違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