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屋潮壓力山大 金管會設單一申訴窗口護航首購族

<聰明貸款報導>

台灣房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交屋海嘯」。今年至2027年,累計將有近40萬戶預售屋陸續完工,以平均每戶2000萬元推算,總市值高達8兆元,若七成需靠貸款,等於將湧現約6兆元的新房貸需求。

然而,銀行資金能否承受如此龐大的壓力,市場已經出現疑慮。購屋族普遍僅備妥不到三成的自備款,剩餘七至八成全仰賴房貸,但許多人收入與負擔不成比例,例如月薪10萬元卻需每月償還9萬元房貸,銀行風險控管自然趨於保守。加上短期內新增兆元級放款需求,金融體系難以全面滿足,導致申貸困境暴增。

為回應社會壓力,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上週宣布,要求銀行公會及各銀行總行設立「單一申訴窗口」,專門處理首購、自住及已承諾購屋者的貸款問題。金管會強調,民眾能透過窗口逐級反映問題,從銀行總行到銀行公會,甚至上達金管會,讓沒有特權、但財務可支應的購屋者在最後一哩路獲得協助。

金管會也將彙整各地申訴案件,掌握市場資金缺口,作為中央銀行調整管制額度的依據。官員指出,這種「細工調整」能在避免全面放水的同時,保障首購族與自住需求,降低金融體系壞帳風險。

央行方面則持續強調「金融穩定」為首要任務。去年啟動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主要針對第二戶以上與高價住宅,並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截至6月底,全體銀行的不動產放款占比已降至36.97%,較高點37.5%略有下滑,顯示政策已有成效。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直言,目前房市交易量明顯萎縮,但價格仍未大幅下跌,鬆綁管制恐怕言之過早。不過,他也認為對首購自住客應有政策調整,以免在交屋潮中「卡關」。

不動產業者則擔心,房市冷清之際,若銀行過度保守,恐使剛性需求受阻。他們呼籲,央行雖需維護金融穩定,但也不應「打死房市」,至少應讓自住客貸款更為順暢。

專家分析,全面放水可能導致房市泡沫再起,數年後爆發壞帳潮與社會悲劇;但若政策過於嚴苛,又可能引發交屋潮下的大量違約。如何在「資金安全」與「民生需求」間取得平衡,將是金管會與央行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