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252025

台灣房市在央行連番出手下,呈現出前所未見的矛盾氛圍。過去人們習慣在預售時期排隊搶房,如今卻變成了銀行貸款要排隊等候,審核時間拉長、成數不足、利率攀升,許多購屋族因無法及時完成撥款,不得不面臨違約或解約的風險。這種現象讓市場買氣出現明顯的降溫,但同時又夾雜著品牌建商案場熱銷的另一股動能。
上半年市場中還出現四個令人意外的現象。雙北的來客量維持高檔,每週平均能突破二十組,遠勝中南部;一線建商品牌效應顯著,房價呈現明顯兩極;促銷戰火加劇,首付比例一路壓低到二點五至三成,甚至傳出只要十萬元就能卡位;行銷手法也愈加多樣化,從優惠付款方案到吸引年輕族群的行銷活動,市場活力依舊旺盛。
與此同時,央行緊縮的態度並未鬆動,不動產總量管控仍把都更、危老以及政策性貸款納入計算。銀行業者憂心,一旦資金持續收緊,可能導致產業鏈連動,出現建築業、金融業甚至房貸市場同步承壓的風險。
另一個受到高度關注的焦點是新青安貸款即將走入尾聲。這項專案在兩年間撥貸超過十二萬戶、金額逼近一兆元,確實減輕了部分年輕家庭的購屋壓力,但政策紅利逐漸消退,第二年度的撥貸金額與戶數已大幅減少。隨著政府明確表態不再延長利息補貼,外界認為新青安結束的可能性極高。當初被寄望為青年圓夢的利器,如今卻因被批評推升房價而成為爭議焦點。
整體而言,房市一邊是購屋成本不斷上升與政策管制強化,另一邊卻是買盤仍然活躍、行銷策略推陳出新的矛盾局面。青年貸款優惠退場後,市場能否在政策壓力與購屋需求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將成為下半年最受矚目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