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餘額續創新高 年增率6.74%寫近20月新低

<聰明貸款報導>

中央銀行公布七月消費者與建築貸款統計,數據顯示房市依舊處於「量縮、價盤整」格局。房貸餘額持續創下歷史新高,達到十一兆三千七百五十六億元,但年增率僅剩6.74%,已連續十個月放緩,寫下近二十個月以來最低紀錄,反映市場買氣逐步降溫。

從交易面觀察,七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雖較六月小幅增加,但相較去年同期卻減少29%,顯示整體市場活絡度不如去年。央行官員指出,去年九月房貸餘額年增率一度攀至11.26%高點,隨著各部會陸續推出打炒房措施,加上央行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逐步發酵,增速一路下滑,如今已跌破7%,距離2023年十一月的低點6.56%僅一步之遙。

雖然房市買氣轉弱,青年安心成家購屋貸款的比重卻持續攀升,七月已達12.32%,略高於上月。央行認為,資金資源流向首購及自住族群,符合政策方向,相關部會也樂見這種結構轉變。然而,美國關稅衝擊仍帶來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民眾消費與購屋信心,對房市形成潛在壓力。

在供給面上,建築貸款七月餘額為三兆四千三百六十五億元,月減約四十億元,但年增率回升至2.74%,為近三個月最高。央行解釋,這與單一大型個案挹注有關,並非市場全面回溫。
實際上,自2021年建築貸款年增率高峰21.73%後便一路走低,如今僅在2%到3%的低檔徘徊,顯示建商普遍維持觀望態度。

金融圈人士透露,銀行面臨「雙重管制」,除了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規定不動產放款不得超過存款總量30%之外,央行也加上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總放款量中不動產占比不得超過約40%,導致部分銀行即使仍有承作空間也難以放款。
為了爭取更多餘裕,銀行轉向地方政府與公營事業貸款市場,並透過壓低利率來競爭,使得公部門在此波民間房貸緊縮中反而成為最大受益者。上半年六都政府及公營事業貸款得標利率仍在1.78%到1.82%之間,下半年甚至降至1.74%,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金融業者形容,這種現象「肥了政府,瘦了民眾」,因為民眾貸款難度提高、利率不降反升,但公部門卻能以更低成本取得資金。
隨著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即將登場,市場關注焦點落在總量管制是否鬆綁。據悉,最可能的方向是比照金管會作法,將都更及危老相關貸款排除在集中度計算範圍之外,甚至包含後續的分戶房貸,最快會後就能見分曉。

整體來看,房市目前仍處於交易萎縮、價格高檔盤整的狀態,房貸餘額持續創高卻增幅趨緩,建商態度偏保守,資金結構逐漸往首購族傾斜,至於後續是否會因政策鬆動而帶來轉折,仍有待央行理監事會議後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