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自去年9月啟動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錢難借」成為房市的關鍵字。最新聯徵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H1)全體金融機構新申貸房貸人數僅約 11.8萬人,比去年同期大減 5.4萬人,其中銀行新申貸人數更慘縮 35%,反映出限貸效應持續發酵。然而,市場卻出現「逆行者」——保險公司房貸年增86.2%,一舉成為房貸市場的最大黑馬。
銀行收緊 民間資金另覓出路
根據台灣房屋集團統計,五大類金融機構中,銀行的房貸申貸量縮水最劇,上半年不到10萬人申貸,較去年同期的15萬多人減少約5.3萬人。反觀保險公司,上半年新增申貸人數達 3813人,幾乎翻倍成長。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 張旭嵐 指出,第七波限貸令讓銀行房貸業務陷入「保守封印」狀態,受限於總量管制、提高存準率、金檢壓力與《銀行法》第72條之2等多重因素,銀行放款門檻明顯提高,導致有購屋需求的民眾被迫尋找替代管道。
「當銀行變得難借錢,市場自然會找出路。」張旭嵐指出,自限貸令上路以來(去年9月至今年6月),保險公司新申貸人數累計已達 6304人,成為房市資金的「第二條命脈」。
保險業房貸利率反轉 平均不到2.4%
過去保險公司房貸利率普遍高於銀行,但近一年形勢逆轉。根據聯徵中心資料,今年6月保險公司新申貸案件的平均利率 不到2.4%,甚至略低於銀行平均利率 2.417%。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資深經理 陳定中 指出,銀行因應政策管控拉高利率「以價制量」,反而讓保險公司以低利率搶占市場,加上保險業放款上限達 35%(銀行為30%),資金水位更充裕,操作空間也更大。
據金管會盤點,截至明年底前,保險業仍有 3300億元 的房貸承作空間,顯示潛力驚人。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 葉沛堯 指出,保險公司態度轉趨積極,除了利率具吸引力,對優質保戶及都會區標的給予條件也更寬鬆,「對首購族與換屋族來說,保險公司反而成了市場上的及時雨。」
葉沛堯補充,雖然房貸搭配壽險商品是常見選項,但依規定保險公司不得強制捆綁銷售,民眾可自由選擇是否投保。
郵局雖利率最低 但條件受限
郵局雖以平均利率最低著稱,但放款金額上限僅 2000萬元,貸期不超過30年,且有明確年齡限制,彈性不足。相較之下,保險公司利率次低、條件較寬,成為新一代房貸族的熱門選擇。
從數據觀察,今年上半年房貸市場的主調是「銀行緊縮、保險突圍」。銀行在政策壓力下以價制量,導致新申貸量大幅減少;反觀保險公司憑藉資金水位、低利策略與政策彈性,不僅吸引自住族,也成功切入銀行留下的市場缺口。
市場專家預期,若央行維持現行限貸基調,保險業者的房貸承作將持續成長,保險公司或將正式取代銀行,成為房貸市場的「新主力軍」。
2025年 上半年房貸往來金融機構新增授信人數 |
||||
---|---|---|---|---|
金融機構 | 2025H1 | 2024H1 | 年增減人數 | 年增率 |
全體銀行 | 98,444 | 151,574 | -53,130 | -35.1% |
信用合作社 | 4,569 | 5,616 | -1,047 | -18.6% |
農漁會信用部 | 11,011 | 13,026 | -2,015 | -15.5% |
保險公司 | 3,813 | 2,048 | +1,765 | +86.2% |
郵政儲金匯業局 | 268 | 246 | +22 | +8.9% |
合計 | 118,105 | 172,510 | -54,405 | -31.5% |
資料來源:聯徵中心,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
統計單位為人數非件數。僅統計新承做個人房屋貸款,包括購買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不包含週期、催收及呆帳之授信帳戶。無金融機構類別資料者,不予納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