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放款比率降至年內新低 房貸水位壓力暫獲緩解

<聰明貸款報導>

銀行對不動產放款的比率持續下降,房貸水位壓力出現緩解跡象。根據金管會資料,9 月不動產放款總額較前月減少約 100 億元,整體不動產放款比率降至 25.77%,為今年以來新低。銀行界指出,雖然放款金額下降,但資產總額同步成長,使比率下滑,水位超過 27% 的銀行家數也從年初的 11 家降至 8 家。業者分析,近期行政院拍板將「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 72 條之二放款比率限制外,為銀行釋放部分額度空間,預期第四季房貸撥款將略有回升。

中央銀行理事會在 10 月底討論中指出,目前房地產交易量明顯縮減、價格略有修正,但房貸集中度仍偏高。多數理事認為,應維持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以確保金融穩定,同時密切觀察房貸戶的還款能力與市場風險。央行官員並提醒,利率已處相對高檔,部分家庭若財務壓力持續上升,恐出現繳款困難,銀行應提前評估風險曝險。

在銀行端,雖有政策鬆動,但貸款成數與審核趨勢仍嚴。多家銀行針對第二戶房貸提高利率至 3.6% 以上,部分甚至暫停受理,另對於屋齡較高、小坪數或商辦混合用途等物件也持保留態度。房仲業者指出,目前市場交易降溫,銀行更重視資產品質與客戶償債能力,使核貸件數較去年同期大減。

展望未來,房貸市場仍將面臨交屋潮考驗。根據業界估算,未來三年預計超過 40 萬戶預售屋交屋,2025 年就有約 14.6 萬戶進入貸款申請期。屆時銀行放款需求將集中湧現,若資金調度不及或放款額度受限,可能引發「排貸」或「搶貸」情形。

不動產放款比率下滑雖為金融體系釋壓,但高利環境、信用管制及交屋潮壓力交互作用,顯示房貸市場仍在調整期。市場普遍預期,除非央行在明年上半年釋出更多放款彈性或降息訊號,房市與貸款動能短期內仍難出現明顯回升。 

綜合觀察與未來可能發展路徑

關鍵因素 當前狀態 潛在風險 / 關鍵觀察點
放貸空間 新青安貸款排除於放款比率限制,短期內為銀行釋放部分額度空間。 鬆綁效果受限於銀行整體資產與流動性;若買氣未回溫,放貸增加有限。
信用管制政策 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仍在施行,監管基調偏向維持穩健。 若管制持續,可能進一步抑制房貸與購屋需求;但過早放鬆亦可能增加銀行風險曝險。
交屋潮與貸款需求 未來 2-3 年有大量預售屋交屋(估計超過 40 萬戶),2025 年約 14.6 萬戶交屋。 大量集中申貸可能造成排貸或搶貸,若銀行資金調度不足,將衝擊交屋時程與購屋者權益。
利率與負擔能力 利率處於相對高檔,借款人的還款負擔增加。 中低收入與換屋族承受較大壓力,違約或償還困難風險上升。
房市買氣與價格 交易量萎縮、房價出現區域性修正。 若買方持續觀望,政策鬆綁效果有限,房市回溫可能延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