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再度宣布升息半碼,累積今年升息已達2碼,房貸利率地板價1.81%創2016年以來新高,讓不少人大喊吃不消。近日一名網友分享,等了7年的時間,終於將207萬元房貸「結清」,讓她瞬間鬆了一口氣。此外,她也不吝嗇地和大家分享償還貸款的小撇步。
原PO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貼出銀行APP中房貸的還款頁面,從畫面中可見,房子的原貸金額為207萬元,貸款餘額則為29萬4674元,而原PO將帳戶餘額30萬811元「一次結清」房貸,「這一刻…我等了7年了!!等不及按這『結清』選項。」
貼文一出,不少網友也被原PO的喜悅感染,「讚喔!恭喜,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了」、「7年!恭喜啊」、「恭喜脫離苦海」、「恭喜結清了,可以再買一棟」、「這個太值得恭喜了」、「感動的一刻」;也有網友提醒,「債權塗銷一定要辦!」「清償證明一定要拿!」「要帶清償證明去當地地政事務所辦理塗銷設定!」
還有網友分享,自己還有20年的房貸要繳,有存到20萬元就會還一次,這樣每年都能少繳1000元初。對此,原PO提出建議,「從中間期再提早還,對你比較有利!否則前期很多錢都是送銀行賺利息。本金平均攤還的還錢小撇步」。
柯美儀報導
美國聯準會9月宣布再度升息3碼,2022年累計已經升息高達12碼,連帶的也迫使台灣跟著升息半碼,今年來共計升息達2碼,對於房貸一族的影響也逐漸的發酵中,不少人就考慮是否該提前償還房貸,避免未來可能越來越重的還款壓力。
一名網友在PTT上發文,表示自己在央行宣布升息後,每升半碼就會提前償還50萬的本金,在這樣的狀況下,剛好可以抵銷升息所增加的房貸利息支出,不過當他提前償還第三次時,銀行卻提議,願意降低房貸利率0.05%,條件則是兩年內不得還款,否則需要支付違約金,讓他相當猶豫,究竟該不該為了這0.05%的利率答應不提前還款。
網友們的意見則是相當分歧,有人認為仍然應該提前還款,因為目前股市並不熱絡,資金握在手上的獲利率也不一定能夠超過房貸利率,此外,依照聯準會和央行的態度來看,未來升息的機率仍然不低,銀行所開出條件的陷阱在於限制「兩年內」;認為不該提前還款的人,則認為未來可能有降息的機會,如此一來反而失去活用資金的機會。
台灣今年一路升息,房貸利率的地板價從1.31%躍升至1.81%,如果以貸款1000萬元,貸款期限20年,本息平均攤還的方式來計算,每個月的房貸金額從47,386增加到49,693,每月差距2307元,一年下來就差了27,684元,即使銀行主動降低0.05%的利率,每月房貸不過只省下了233元。
所以提前還款到底合不合適呢?同樣的貸款條件,每升息半碼的房貸增加為583,一年增加的金額為6996元,用50萬計算的話,年報酬率約在1.4%,也就是說,只要投資報酬率超過這個數字的話,不要提前還款其實是更有利的,而這還是尚未扣除銀行主動讓利的部分。
理財專家林奇芬也曾建議,不主張立刻還清房貸,是因為房貸的利率是最低的,房貸的利率只有1點多%,如果多出的收入拿去做其他投資,獲利可能是5%,那就超越了房貸成本。所以,如果想要聰明的運用資金,就不要隨便拿錢去一次還清房貸,而是把那些資金留下來去做其他的投資比較有利。
記者唐主桂
買房背房貸壓力大,作家黃大米日前分享收到網友的感謝訊息,原來是他照著黃大米分享的貸款經驗「一家一家地去問銀行(利率),不要怕麻煩」,讓他如願以償用更低的貸款利率買到房子,一天就把貸款辦妥,引起3千名網友共鳴,「真的是這樣欸」、「自己的錢自己顧」。
黃大米日前在臉書分享網友發給她的訊息,指出該網友剛買房子,與建商配合的銀行利率是1.735%,但他希望可以再更低,於是花一天的時間一家一家銀行問,讓他意外找到了「利率1.705%,一段式30年期」最為優惠,加上貸款資料都備齊隨身攜帶,當場就辦好了,非常感動直呼「替自己省下辛苦賺來的錢」。
黃大米表示,每家銀行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優惠,對於房貸審核的標準落差也很大,所以不要只依靠代書幫忙找銀行,自己的錢自己顧,多比較幾家,講白話一點,希望貸款8成,就讓行員去想辦法,「我過去都直接跟行員說,我手上自備款不夠,我一定要8成,你如果能給我8成,我就可能會找你貸款,你要業績我要錢,可以幫我努力看看嗎?」總之多找幾家銀行多比較,辛苦一下子,得到的利率跟貸款成數可能很超值。
近日因銀行升息,民眾利息支出估計將增加,一般民眾可拿到房貸的「地板價」為1.81%。而青安房貸一段式機動利率將拉升至1.775%。
對此,網友看到成功例子都都大讚好勵志,紛紛留言:「真的是這樣,我也是一直問,不能怕麻煩」、「我直接把銀行代碼表拿來,打電話一家一家問,也被銀行潑冷水,姿態擺高高。沒有適合的就繼續問,真的找到滿意的利率」、「我們貸到8成5,利率也漂亮,應該是有燒好香」、「我去年利率1.31貸8成」。
莊楚雯
美國聯準會於台北時間22日凌晨公布貨幣決策會議,決議升息3碼,累計今年已經升息12碼,市場預計台灣央行也將再升半碼應對,第4季再半碼。若全年若升2.5碼,月繳金額不變等於多繳1.6年。面對房貸利率升升不息? 專家教房貸族無痛還款靠2招。一是申請拉長還款期數,以時間換取資金空間;二是將「還利不還本」的寬限期,從原本的3年延長到最多7年,以時間來平復升息衝擊
由於年底還將有一次理監事會議牽動利率變化,台灣房屋試算,假如全年升息幅度達2.5碼,申辦20年期、額度500萬元的房貸,每月還款支出將比升息前多出約1500元,貸款千萬的購屋族,則共增至少3000元,壓力升級。
若希望購屋預算及每月繳款金額均維持不變,則需以「持久戰」來應對升息,還款年期將從20年至少拉長到21.6年,就可達到月繳款壓力不變,透過拉長房貸年期,以時間來平復升息衝擊。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目前全球都在升息,因此台灣升息屬於「策略性」調控手段,以「三個穩定」為目標,一方面「穩定物價」,二方面「穩定經濟」,在台灣出口旺盛之際,降低外資熱錢急抽銀根,第三則是「穩定房市」,避免資金炒熱房市。
不過對於貸款繳息的民眾而言,仍須面臨荷包失血的陣痛期,預算較緊的購屋族,若想維持月繳金額,可以考慮向銀行協商,申請拉長還款期數,以時間換取資金空間,也可達到無痛減壓的目的,不過修改合約通常須給付手續費,所以民眾申請展延年期之前,應審視相關費用評估是否划算。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目前各家行庫對貸款展期的規範各有不同,但多半以30年為上限,且通常需重新提供財力證明,由銀行評估是否符合延展條件,並須給付手續費;此外,行庫的房貸年期與申貸者的年齡連動,因此年紀偏高的消費者,申請展延年期的機會也較低。倘若不符合延長年期的條件,民眾還可以選擇「延長寬限期」,將「還利不還本」的寬限期,從原本的3年延長到最多7年,以此來緩和升息的負擔。
葉憶如
據聯徵中心資料,觀察各縣市第2季房貸狀況,七都(包括新竹縣市)平均貸款利率全面上揚,在核貸成數上,新竹縣是唯一在年表現、季表現均下滑的縣市,顯見新竹房價在漲勢凌厲下,銀行已經提高風險意識,台北市則是七都中核貸成數最低的區域,為77.87%,專家分析,北市推估為建案少、房價高的關係,因此銀行放款相對保守。
統計資料顯示,七都在核貸成數上,若與上季相較,台北市與新竹縣分別下滑0.3、0.61個百分點,其餘均增加,又以台南季增0.4個百分點為最多;若與去年同期相較,台南市、新竹縣、新竹市成數均下滑,又以新竹縣成數緊縮較明顯,台中則增加1.07個百分點為最多,利率表現上為全面增加,以新竹市增加0.28個百分點最多。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央行三月份升息一碼,衝擊市場買氣,從這次資料來看,利率普遍增加0.2個百分點以上,但成數各有消長,接下來隨著央行持續緊縮銀根,接下來成數更保守,對買氣影響也更大。
徐佳馨指出,綜觀六都與新竹縣市表現,在利率上毫無懸念出現全面上揚,北市在利率上依舊低於其他行政區,值得注意的是,台中、高雄與新竹市均突破1.7%大關,顯見銀行端在資金成本增加的壓力下,不得不出手調整,想要獲得1.5%以下優惠利率,並不容易。
在核貸成數上,北市與新竹縣較上季減少,其中北市成數為各都最低,推估為建案少,多為個別貸款,整批貸款不多,加上房價高,銀行放款相對保守所致。
台中比去年增加1.07個百分點,台南比上季多出0.4個百分點,推估為新案屋況好,加上話題未退燒,同時又有整批房貸支撐所致。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指出,升息來勢洶洶,短期內也很難停歇,加上銀行從第2季開始緊縮銀根,雪上加霜的是還有揮之不去的通膨壓力,勢必壓縮購屋人的購屋能力,整體而言,此時出手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財務狀況,避免買房因為資金調度不佳,出現缺口所產生的違約風險。
記者朱曼寧
央行升息,讓不少房貸族壓力變大!你知道政府也能幫忙補貼嗎?內政部營建有「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不只針對中低收入戶和弱勢族群,一般民眾只要符合資格也能申請。以北市為例,補助上限是貸款250萬元,一年大概省下2、3千元。
記者林莉:「首購族買房覺得手頭有點緊,加上近期央行又接連升息,但你知道嗎?內政部的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能減輕你的負擔。」
減輕房貸壓力,補貼程度依縣市有所不同,台北市最高補貼250萬元,新北市230萬,其他縣市也有210萬,只要符合資格最長能受惠20年,舉例來說,如果符合第一類資格,中低收入或弱勢族群,在台北市購屋,跟銀行貸款1千萬元利率1.8%,其中250萬可以用優惠利率0.687%,差額1.113%由政府給申貸的銀行,第二類一般民眾,優惠利率則是1.262%。
房貸族:「我不知道有這個東西欸,如果有的話可以申請是最好,畢竟現在升息,可以減輕家裡的壓力。」
一般民眾申請資格,除了首購族,家庭成員沒有房,也有時間限制,核准一年內必須買房,或是購屋2年內已經有房貸,家庭成員的平均所得,依照縣市得在4到6萬之間才能申請。
房貸族胡先生:「換算出來,一年只有省2、3千塊吧,還是3、4千塊,一個月(只省)2、3百塊沒什麼用啊。」
房貸補助,每年都是六月公告,7月或8月開放受理,營建署統計近五年的核發戶數,107到109年都破5千戶,去年更核發7413戶,超過每年4000戶上限。
房仲業資深經理徐佳馨:「這幾年房價漲的實在太快了,民眾如果在房貸的壓力下,並不會因為政策優惠,而去特別積極購屋。」
記者 林莉
今年美國升息動作頻頻,一舉一動都牽動「房貸族」敏感神經,因為今年以來央行已升息一碼半,若再跟著美國升息,房貸族每月荷包恐怕又要縮水,以目前房貸利率1.7%來看,創下6年新高。房仲表示,「熟齡族」因年齡優勢下降,買房的還款年限和貸款成數都下降,購屋的壓力會更大,必須三思。
升息循環 每月房貸負擔大增
假設小美買一間1200萬房子,向銀行貸款1000萬,貸款期限30年,以原本最低利率1.31%,本息均攤還款月繳房貸為33,608元;後來升息,利率調整為1.59%,利息258萬元,月繳房貸增加1338元至34,946元;6月央行再升息半碼後,利率調整為1.75%,增加778元,月繳房貸35,724元,利息變286萬元,房貸負擔越來越沈重。
全球升息循環,有房仲業者表示,不久將來房貸利率很快見到2%,面對升息壓力,熟齡族買房的貸款優勢更少了,東龍不動產專任委託部經理陳泰源指出,熟齡主要針對「年齡」,先暫時撇開其他因素,銀行會針對購買人的年紀來決定「貸款年限」,通常是75歲為上限。
年紀大買房 貸款年限大縮水
假設年紀已經50歲,那麼還款年期最多只能25年;假設年紀60歲,還款年期最多就只能15年。換句話說,年紀愈大,貸款年期愈少,每個月要繳的房貸就會比較重,因此,每個月是否有足夠且穩定的收入,將會是核貸關鍵。
他提醒,所謂的「首購族」,指的並非「人生第一次買房」,而是「第一次申請房貸」。換言之,假設熟齡者有多筆房屋,但有其他用途而非自住,例如收租,若希望購新屋的「貸款成數、利率」優惠一些,想享有「首購」條件,記得要把名下其他房產的貸款通通繳清。
升息對「以房養老」有影響嗎?
陳泰源表示,擔心房貸負擔變重,打算拿「自住房子」向銀行申請「以房養老」專案,他建議詢問銀行,可得到更完整且正確的資訊,較需注意的是,「以房養老專案的利率」與「定存利率」兩者差異,過去幾年「以房養老」的利率比「定存」高。接下來進入升息階段,將會讓定存的「利息錢變多」,一旦定存利息足以支應生活所需,就不用拿房子抵押給銀行申請以房養老。
簡言之,若熟齡族退休無收入、只有房子,面對升升不息的趨勢,盡量不要「借錢養老」,以免還款壓力影響身心健康,此外,看待這波利率的海嘯,房貸族應變策略最有效的恐怕就是盡量「開源節流」了。
有個陳年笑話:如果你借100塊給你的大舅子,然後他再也不跟你說話了,這是筆划算的投資嗎?我們都可能有過那種借錢給一個人之後,立刻感覺關係疏遠的經驗。有一天,瓊安打電話到我的廣播節目裡抱怨了一件事情。她借錢給一位工作上認識的朋友,卻因此毀了這段關係。她在發薪日前,借50美元給那位女士—一位身無分文的單親媽媽。發薪日來來去去,而她這位朋友—瓊安以前每天中午都會與她聊天,她曾是瓊安的閨蜜、是瓊安有新想法時第一個分享的人—現在則一直躲著她。就算沒有任何刺激或挑釁的言語,羞恥感和罪惡感還是悄悄地登場了。
我們控制不了債務對於關係的影響;借方就是貸方的奴僕。當你把錢借給某位親愛之人時,你們在精神上的互動模式就從此改變了。變得不再是一個朋友、叔叔或是孩子;現在,他們成了你的奴僕。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些人會認為我言過其實,那請你想想,為什麼一旦有了借貸關係,感恩節晚餐就走味了。與你的主人一起用餐和跟家人一起吃飯是截然不同的。
借方就是貸方的奴僕。
瓊安為失去這段友誼而傷心。我問她,那段友誼值不值50美元。她激動地表示那段友誼價值這筆錢的好幾倍。所以我請她致電給她朋友,告訴她那筆債務就算了,就當作是一份禮物。免除債務讓她得以從這段關係中的主僕模式解脫。當然,如果這種相處模式從來沒有出現過會更好。我也建議她免除這筆債務時要有兩條但書:一、這位朋友要同意有朝一日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二、瓊安永遠不再借錢給朋友。讓我們斷開這條迷思的鎖鏈;以瓊安的例子而言,要打破借錢給朋友的鎖鏈,唯一的方法就是雙方都學到了教訓。教訓就是,贈予有需要的朋友一筆錢沒問題;但是借錢給他們則會毀了這段關係。
我處理過好幾百個關係緊張且破碎的家庭,其中不乏充滿好意想要「幫忙」並出借金錢的人。父母親借錢給20幾歲的新婚夫妻支付新房的頭期款;這聽起來既高尚且美好,直到媳婦提起小倆口即將啟程去度假時,捕捉到的不贊同眼神。她懂得那些眼神的意思,在還清借款之前,哪怕只是買捲衛生紙,她都應該先徵詢公公婆婆。一輩子的埋怨可能就此誕生。
祖父出借2萬5千美元給20歲的孫子買他「需要」的四輪傳動卡車。當然,借款利率是6%,相較於從青年銀行貸款好得多,也比祖父把錢存放在銀行能取得的利息高得多。這是個雙贏的局面,對嗎?當這名年輕人丟了工作、拿不出錢還給祖父的時候怎麼辦呢?而祖父是那種老派的人,認為一個人就算要做牛做馬到三更半夜,也得遵守諾言。現在,孫子跟祖父意見有所分歧,於是孫子賣掉卡車,將售得的1萬9千美元還給祖父。祖父沒有這輛車的共同所有權,他現在只能期望這個失業、身無分文又憤怒的孫子,把剩下的6千美元還給他。這個祖父再也看不到這6千塊錢、再也見不到這個孫子了。有時候,在這個迷思演變而出的某種扭曲中,還摻雜著羞恥感與罪惡感,孫子的心中莫名地編造了這一切都是爺爺的錯、是他放棄了這段關係的念頭。
我看過好幾百段關係變得劍拔弩張,有時還會因此決裂。我們都見過,但我們還是繼續相信這個迷思,認為借錢給摯愛之人是給予祝福。不,那是一個詛咒,不要在任何一段你在乎的關係上加諸這種重擔。
迷思:親朋好友借貸時替他擔保,是在幫他。 真相:自己準備還錢吧;銀行需要保人是有原因的,就是他們不期待你那個親朋好友會還錢。
跟我一起思考一下,如果債務是我們今天的文化中,最被積極行銷的產品;如果貸方必須達到「借貸型產品」的業績目標;如果貸方可以精準預估債務不被履行的可能性呢?—假使這些都是事實,而借貸產業拒絕了你的親朋好友的貸款申請,毫無疑問地,想要借錢的這一方就是一顆隨時會爆的不定時炸彈。然而,每天都還是會有人做出很不明智(對,就是蠢)的決定,替別人擔保。
借方被要求要有擔保人,正是因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貸款申請人不付款的可能性很高。那麼,我們又何必將自己定位為慷慨、仁慈的幫手,去否認這個產業的判斷呢?這個產業急切地想要把錢借出去,卻又認定我們那位親朋好友最後會賴帳……於是先替那筆終將不被履行的債務找名新債主。我們明明很清楚整件事在本質上就有問題,為什麼還要替人擔保呢?
我們純粹是因為情感才落入那個荒謬的境地。理性不會讓你搭上這班車。我們「知道」他們會還錢,因為我們「認識」他們。大錯特錯。父母親在小夫妻買房時當共同擔保人。為什麼需要保人?因為以他們的經濟能力不足以負擔這間房子的錢!青少年買車,父母親為其擔保,為什麼?「這樣他才能學會扛起責任。」不,青少年會學到的是,當他們買不起某樣東西時,不管怎樣,買下去就對了。
可悲的是,曾經替人擔保過的人,都知道自己最後面臨了什麼樣的結局,就是得代為還款,即便如此,自己的信用也已經受到損害。如果你替一輛車的車貸作擔保,但每個月的應付款都遲交,這種情況下,貸方不會聯絡你,但你的信用每個月都在持續受損害。貸方要收回車輛產權前不會通知你,可是你的信用報告上會出現這筆回收紀錄。當這輛車以低價販售的所得跟債務間有落差時,他們會通知你去支付差額,這種差異稱作逆差。如果貸方確實與你聯繫了,法律上,你沒有任何權利去強制販售這輛車,因為你並不擁有這輛車;你只是被債務纏住而已。當你替一間房子背書時,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箴言十一章十八節:「在鄰舍面前擊掌作保乃是無知的人。」這句話完美地概括了這個迷思。就像試圖用借款給予摯愛之人祝福一樣,許多人都因為試著要幫忙而替人作保,結果卻是自己信用受損、彼此關係也受到傷害甚至決裂。我曾經替貸款做過擔保,結果就是自己要付清這筆錢;有個可憐的傢伙也曾經替我作保,當我破產,他得償還這筆錢。如果你真心想要幫助一個人,就給他錢吧。如果你沒有錢,就不要簽名幫對方背書,因為你最後很可能得償還這筆錢。
◎作者簡介_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 暢銷作家、個人理財專家,也是同名理財節目的主持人,此節目每週有超過 2,000 萬名聽眾。
買房是許多人的人生目標之一,然而現今房價的上漲,不少人在買房或換房時容易面對到資金不足的困擾,但又不想錯失好物件,便有了想透過信貸湊齊頭期款趁早下手的想法,如此方式是可行的?
一名網友於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 買房賣房攏滴+》發文,表示近期因舊屋空間逐漸不敷使用,便打算將其售出,購入較大間的房子,不過因手邊現金不足,於是打算將舊屋售出後,再拿賣房的錢補貼新房頭期款。在舊房子順利簽約賣掉後的一個禮拜,他就找到相當心儀的物件,價格、地點、房間數都符合要求,但此時賣舊屋的錢卻尚未到手,東湊西湊頭期款還差80萬左右,於是有了想辦理信貸繳頭期款的想法,好奇眾人對於此舉的看法,「信貸這件事會影響房貸的成數嗎?」
該貼文曝光後,多數網友接安慰原PO無須太過擔心,只需等舊房的錢撥款下來,在半年內將信貸一次繳清,就不會有房貸成數的困擾,「你半年後就可以結清,影響不到之後」、「除非信貸有遲繳狀況,否則不會影響」、「不用擔心,跟銀行老實講,不會有問題」、「有正常繳款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針對「採用信貸來貼補頭期款」的做法,房屋買賣粉絲團《賣厝阿明》曾提醒,民眾如果原本就有信貸,辦理房貸時容易影響可貸額度及貸款核准率,可貸款的房貸成數就未必能到8成,利率也會有所影響,風險性相對較高。
《賣厝阿明》表示,民眾購屋如果資金不足,建商可能會提供公司貸款或是與銀行合作搭配房貸信貸,使買家有足夠資金運用,不過信貸或公司貸款利率通常比房貸高,可能接近3%,因此重點還是要評估償還能力,有能力時應優先償還信貸,避免額外成本增加。他還提醒,信貸的任何開銷等同買房成本,應該盡量挑選免綁約的信貸,解約時才能省下一筆違約金。
針對民眾申請信貸問題,華南銀行曾說明,銀行在信貸審核時,通常會以借款人的財務狀況、信用評分進行評估,也因此借款人想要拿到較高的額度、較低的優惠利率,不妨可從「按時還款」與「避免短期跟多家銀行申貸」兩大方向著手,以此提高自身的信用評分。
購屋時若資金不足,除了申辦銀行房貸,還再搭配信貸,建商貸款,讓自己有足夠資金運用,然而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過去不少建商的契約訂定承諾貸款8成甚至更高,要特別注意的是,除了銀行的房貸部份,其實不足處就是以信用貸款補足,再不夠就以公司貸款進行分期付款,如此一來,對買房者來說,就會與他原先的財務規劃會有不小差距,應當要特別謹慎。
記者林清坤/綜合報導
隨著全世界通貨膨脹發生,各國紛紛調整利率升息抑制通膨,台灣央行也分別於今年3月17日調高一碼,又於6月16日調高半碼,相對於各國的升息溫和許多。不過,資深地政士卻發現,近期有出現「房貸受害族」,因想貨比三家,最終卻被拒貸。租金補貼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最近許多買方即使知道銀行貸款已經升息,卻希望能找到漏網之魚,是否有銀行利率還沒有升上來,期待能撿到便宜,所以,常有買方希望能幫他們多找幾家銀行送件,找到最低的利率才核貸。
但他表示,「買東西,貨比三家不吃虧,但辦貸款,申貨三家會吃憋!」因為向銀行申請房屋貸款時,銀行會透過聯合徵信中心,調查申請人的信用評級,同時會留下聯徵紀錄。一家銀行查詢,就留下一次聯徵記錄,多家銀行查詢,就會同時留下多家銀行的聯徵紀錄。
鄭文在說,若短期內有3家以上銀行的查詢記錄,承辦銀行會認為該申請人可能被多家銀行婉拒貸款,才會流落到此。本來可以核准的房貸,很有可能也因此被婉拒,而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清。
所以購屋民眾,在銀行貸款的申貸過程中,可以貨比三家,但是貸款條件、利率沒有談好前,別輕易的填寫申請書;且不可以同時申貸多家銀行,否則會被誤認為是別家銀行婉拒,而到處申請的案件,屆時可能會影響自己和銀行的議價能力,甚至直接被銀行婉拒。
鄭文在表示,偏偏現在有許多貸款銀行都是區域中心或是總行制,客戶沒有寫申請書是無法知道貸款條件的,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先簽再說,使自己步入可能被銀行婉拒的窘境。
另外,他也提醒民眾,平時就要和銀行保持一定的往來,存款、信用卡、基金或保險,都是可以配合的商品,為了得到好的銀行貸款條件,應該避免自己成為銀行眼中的「小白」,更不可以拿著房屋貸款案件去申貸三家,小心自己成為房地貸款的受害者。
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