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借就學貸款的學生不少,教育部表示還在繳學貸人數有87萬人,人力銀行調查,一個人平均得負擔20萬元,以平均薪資2萬8來推估,要不吃不喝7個月才還完。政府去年開始推動只繳息不還本以及放寬緩繳門檻措施,要減輕負擔!
畢業已經10年的Alice認真工作,因為她知道這份薪水對她來說很重要,得用來支付高達70萬的就學貸款,雖然繳了10年但還有2、30年,每個月還3千多元,雖然不多但卻感覺永遠還不完。民眾Alice:「已經還了大概10年了吧,然後還有大概10幾20年要還,其實利息真的夠低,只是你就會覺得好像身上還是一直有一個負債。」
教育部表示,目前有超過87萬人有學貸壓力,平均一人20萬,以現行規定,就學貸款的申請資格條件,是家庭年所得120萬元以下的高中職以上學生。政府推動兩措施 盼減輕學貸負擔,申貸範圍包括學雜費、實習費、書籍費及住宿費等等。而考量年輕人畢業後進入職場,工作和財務壓力沈重,去年政府開始推動「只繳息不還本」及「放寬緩繳門檻」等措施,放寬變成能提出4年只繳息的本金緩還申請。
以一學期學費5萬來說,8學期貸款40萬,8年本息攤還,每個月要償還4364元,如果申請4年只繳息不還本,每月利息負擔降為383元,原先申請4年「緩繳息」的資格也從前平均每月薪資低於3萬元,放寬為3萬5000元。
高教司招生助學科科長郭佳音:「我們本來就有一些還款的措施,包含就是緩繳本金跟延長還款年限。去年9月的時候我們透過修正就學貸款的相關規定,去提出措施,受惠人數大概是50萬人。」
政府推動兩措施,盼減輕學貸負擔,緩繳期期間學貸族完全不用負擔利息,由政府編列預算來幫忙,就是希望申請學貸能實際減輕學生負擔,而不是成為荷包的重擔。
台北市 / 朱培滋 林志純
網傳有位35歲公務員為了結婚咬牙買房,繳完千萬房貸後,每月只剩1萬元可花用,未來30年將淪為房奴。對此,房產學者章定煊推估,該個案公務員月薪約在5.5萬左右,若真的是35歲,也算是人生勝利組。
景文科大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進一步分析,假設這位公務員貸款1200萬元、以30年本息平均攤還房貸,每月估約償還4萬多房貸,個案還完只剩1萬元,可以回推他的月薪、扣完健保公保等,大約5萬,推估月薪可能落在5.5萬左右。公務員即使高考三級通過,起薪約4.7萬。高考公務員買房總價可能1500萬~1700萬之間。如果真的是35歲,也算是人間勝利組。
但一般來看,銀行放貸總金額,會以收支比決定額度,也就是每月付貸款金額/月薪,基準值不能超過60%,若依該案例來看,收支比是72.73%,在這種收支比的情況下,即使他是銀行最愛放貸的公務員,也無法再從銀行體系借到錢。
「這種做法完全失去財務彈性,無法因應突發狀況的緊急應變能力,這樣的投資,看來似乎不太聰明,不過傳統台灣民眾經常這樣做。」
章定煊引用伊索寓言中的「螞蟻與蚱蜢」,暗指不論是每月辛苦繳房貸買殼,還是租房子自在生活,都是見仁見智的抉擇,無所謂對與錯。
「一個蚱蜢硬要像螞蟻那樣的理財,會覺得生無可戀;一個螞蟻去學蚱蜢那樣消費,也是會活的空虛。」他認為,理財還是要配合個人的生涯規劃與人生觀,沒有什麼聖經王道可言。
金融科技快速發展,銀行金融服務可更數位化以增進效率及便捷,金管會今天宣布,將在符合身分確認機制及安全控管措施下,開放十項銀行可辦理的線上業務,預計最快今年第三季上路。
其中,授信業務擬開放六項最多,包括新戶可線上貸款、信用卡戶貸款可刷臉認證身份等,讓民眾辦理金融業務更方便,也增加銀行商機。
金管會自一○四年起「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已開放銀行既有客戶得於線上辦理存款、授信、信用卡、財富管理、共同行銷等多項服務。
各家銀行努力推展數位金融業務,金管會也將於今年七月底核發純網銀執照,銀行線上業務有擴大的需求,因此金管會參考銀行公會建議,開放十項銀行可辦理的線上業務。
此次開放的線上服務包括存款、財富管理及授信業務;存款部分開放可線上申請網銀及晶片金融卡非約定轉帳功能,以及可線上申請約定非本人的約定轉入帳戶;財富管理部分,開放可線上同意連動債等結構型商品的推介及終止推介。
授信業務部分開放六項最多,包括新戶可線上貸款、涉及保證人也可辦理線上個人貸款及增貸、可線上取得保證人同意查詢聯徵資料及成立保證契約、可線上取得企業戶同意查詢聯徵資料、信用卡戶貸款可採指紋、刷臉等生物特徵認證身份,及房貸戶為增貸,擔保物提供人可以自然人憑證等硬體憑證簽章的方式線上同意。
考量新增線上業務必須兼顧便利性及資訊安全,金管會表示,已請銀行公會配合修正相關安控自律規範,預計六月底完成,最快銀行業第三季可就可新增線上服務。
金管會表示,未來將在風險可控管、消費者權益受保障之前提下,持續鼓勵金融機構利用科技、結合創新,發展多元線上金融服務。
記者沈婉玉
金管會盯上銀行業辦理房貸寬限期展延業務,最近全面要求銀行從七月起通報,寬限期餘額及未來一年寬限期到期的餘額,並首度將房貸寬限期展延案列入金檢項目,以掌握銀行是否藉寬限期展延隱藏逾放,讓投資客延緩斷頭。
銀行業者表示,所謂房貸寬限期,是指房貸前幾年只要繳利息,不用還本金;寬限期過了,本息都要繳,負擔會重一點。例如二十年期的房貸,寬限期三年,前三年只要繳利息就可以,有助減輕購屋者負擔。但因本金沒還,對銀行來說,授信風險相對大。
業者表示,目前房貸寬限期通常二、三年,最長則是五年。實務上,可能在自家銀行展延寬限期,也可能在房貸搬家後,到另一家銀行時再重新起算寬限期,實質拉長寬限期。
市場曾傳出,有銀行為避免客戶在寬限期屆滿時繳不起本金跟利息,授權分行就可同意展延寬限期,或直接延長房貸年限。銀行主管對此表示,寬限期的展延是到總行或分行,須視個案,並沒有一律授權分行。
去年中因房貸逾放一度攀升,在立委要求下,金管會特別清查銀行到去年底寬限期到期房貸餘額約五四二九億元,占住宅貸款餘額比重約百分之八,並無明顯異常。
不過,近來金管會金檢時發現,有銀行利用寬限期展延隱藏逾放,因此,決定對房貸寬限期採取兩項措施,包括第一,要求銀行定期填報寬限期的貸款餘額,及未來一年寬限期到期的貸款餘額,並分自用及非自用兩類填報。
第二,金管會在最新修正的金檢手冊,新增有關房貸寬限期延長的查核項目,包括對房貸展期案件,是否確實了解借戶還款來源與能力現況,審慎核予適當還款時程。
2020年選情加溫,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與中小企業座談,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建議調降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之保證手續費,以減輕中小企業貸款的負擔;蘇揆當場裁示,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手續費應主動配合調降。
經濟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今日指出,自即日起保證手續費年費率區間將調降0.125個百分點,即最低保證手續費率將從0.5%降為0.375%,預計可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運用信用保證機制之財務負擔,迅速回應中小企業建議降低信保手續費率之融資訴求。
記者江睿智╱即時報導
愈來愈多人習慣使用LINE等通訊軟體傳送證件等資料,金管會發現不少銀行辦理授信業務時,也會讓客戶用LINE傳送身分證等個資,金管會擔心銀行對相關個資的保存,決定從今年開始,列入一般金檢項目。
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告的第1季金檢手冊更新內容,在一般金檢項目中,新增利用LINE等通訊軟體傳送資料的控管機制。
包括辦理信貸業務,徵授信過程如有允許客戶以通訊軟體(如LINE等),傳輸個人資料檔案給業務承辦人員或行銷人員,對客戶資料的真實性及傳輸、保存與使用等,是否訂有相關審核確認機制,及內部作業規範等,金檢時都會進行了解。
根據金管會公告修正的檢查手冊,除了本國銀行外,包括外銀在台分行及信合社,都新增列入金檢項目。
金管會官員表示,主要是過去檢查時,曾看到有金融機構辦信貸時,會讓客戶用LINE傳資料,銀行如果沒有做好控管,感覺不太安全,法規並未禁止客戶用LINE傳送資料,因此,金融機構收到客戶資料後,在內部傳來傳去過程中,內部必須做好控管。
記者邱金蘭
其實現在很多人因為信用不好,又急需用錢,找上融資借貸,事實上就是買車超貸,再把超貸的現金拿來運用,但要小心遇上不良的業者,民眾可能現金沒拿到還背了車貸,最後的下場就是討債集團找上門。
投訴人黃小姐:「他們說他們跟租車行有配合,但是貸款沒有下來,我就說那我現在車貸怎麼繳,我沒有錢繳啊。」
這一輛休旅車有10年車齡,內裝破舊,行情價22萬,黃小姐向融資公司借錢,超貸到45萬,差額的23萬通通沒拿到,還背了車貸。
車商林先生:「因為二手車有價差,銀行認定那台車可以借50萬,實際交易行情大概剩28萬,那可能就會有22萬的價差。」
舉例來說,民眾因為信用不好又缺錢,找上融資公司,這時業者找車商,車商準備一輛30萬的中古車,融資公司評估可超貸到50萬,這價差20萬現金,民眾可先運用,但背負50萬車貸,俗稱買車還找錢,往往都是急需現金。
車商林先生:「很多公司的操作手法都不一樣,第一個我們要真的能拿到車子,再來我們多貸的部分,有價差的部分,一定要確保錢能拿得回來。」
這是中古車界不能說的秘密,類似這樣的買車找錢,通常有分實際交易價格跟參考行情,也就是可超貸的金額,通常高於市價的1.3到2倍之多,有些外匯進口車,因為有車價空間,也可辦理新車利率貸款,但這是要在信用好的前提之下,信用不好找上融資信貸就必須要注意,要找信用好大品牌的公司,再來確保能拿到車跟知道高利率,最後一點,超貸金額不等於車價,民眾車賣不掉卡在身上,最後車被拖走,債務公司找上門,因此想用買車找錢來應急,還是千萬要三思。
台中有6名女子共同指控一間融資公司涉及刑法「背信罪」,她們說,當初只是因為急需用錢,需要小額信貸,可是因為本身信用有瑕疵,因此融資公司建議,先分期跟車商買下中古車,藉由"包裝"養信用,再申請借貸,至於這些二手車都可以再幫忙做租賃車,到時每個月就可以收租金抵車貸,沒想到買車後的第三個月,車商把車退回來,而這六名女子不只小額信貸沒領到,還多了一筆數十萬元的車貸。
市議員:「有沒有貸 沒有貸到。」 貸款簽了,但現金卻沒拿到,受害者已經累積六人,矛頭指像同一間融資公司。
受害者郭小姐說,對方用話術,害的多買一台,不需要的二手車,現在每個月,得都多扛數千元車貸。 郭小姐說,車行把車退回來,跟融資公司,當初承諾能收租金的說法,差很大。
市議員說,受害民眾因為急需用錢,想要申請小額信貸,不過信用有瑕疵,融資公司說,能用包裝養信用的方式,先分期買下二手車,最後小額借款,沒拿到錢,還多了幾十萬債務。 融資公司申明寫下,業務人員只是提供方案,供消費者選擇,決定權仍在對方手上,目前已經請來律師處理,而跟他們往來的六位民眾,也報警,雙方屬於買賣糾紛,還是涉及刑法背信罪,將對簿公堂。
晉升為有殼一族得花上千萬、百萬元購屋款,多數人會申請房貸每月攤還減輕壓力,眼看又到了5月申報綜所稅季節,購屋族可別忘了列舉扣除「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每一申報戶最高額度扣除30萬元利息,但房仲提醒,民眾申報過程中若漏了2個重要因素,恐會淪為一場空,這2點分別為,第1、多戶房產並不適用,第2是房屋出租、或供營業或執行業務者,則無法使用。
5月報稅季節到了,房貸族若有效運用「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可替荷包節省稅金,對此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提醒,綜合所得稅「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列舉扣除額,須符合相關資格,包括房屋登記為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所有,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者使用。
民眾得注意如果自用住宅屬配偶所有,由納稅義務人向銀行借款支付利息,須為同1申報戶,才可列報;而且「修繕貸款」或「消費性貸款」名義借款者不得列報扣除,每申報戶以1屋為限,或者是2個門牌的房屋打通者,但只能選擇其中1屋列報。
她提醒,對於有房貸購屋人來說,千萬不要忘記自用住宅可申報30萬元扣除利息的優惠,不過要注意,這個優惠只限制在自用住宅,若是多戶房產,並不適用;另外列舉扣除「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還要有銀行證明,才能去辦理。
民眾向銀行申辦房貸480萬元的數年後,決定全部清償,以取得抵押物塗銷文件,卻因銀行少算90萬元拒賠,而鬧到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結果銀行雖只須賠償600元利息,卻得額外付一筆8萬元服務費給評議中心,得不償失。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委員表示,這個案子可供銀行等金融業者做為借鏡,因為當解讀契約條款出現很大認知差異,導致漏算金額造成錯誤違約,就還須負擔該案在評議中心的服務費,因而出現明明只須賠償600元,最後卻得付出高達134倍的金額。
此民眾是在5年多前以不動產向銀行申辦了三筆貸款,各是160萬元、100萬元與220萬元,共480萬元,並簽訂了「不動產擔保借款合約」,將其土地、建築物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給銀行。
後來要辦理這三筆貸款清償事宜,行員告知只要還款第一筆貸款140萬元、第三筆貸款200萬元即可。民眾就在當日下午辦理第二順位抵押權以清償貸款。
豈知隔天行員趕緊告知民眾,漏算第二筆貸款還須還款90萬元,要求民眾須補足金額否則無法領取清償證明。 民眾卻認為是銀行算錯金額,應該自行負責這筆90萬元,不應該要求還款,未獲銀行接受。
而銀行則是振振有詞地認為,既然民眾每月都知道存多少現金到帳戶方便扣繳還款金額,理應知道應償還的餘額,而不認為銀行有疏失。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委員們一致認為,銀行縱使有漏算須償還的金額,民眾也不能因此將自己須還款的金額,要求由銀行賠償這筆90萬元。但銀行也不能推諉全部責任給民眾,認為自己沒有算錯,應盡善良管理人之責,因此須賠償民眾無法同時還款所增加的利息600元。
記者李蕙璇/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