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於8日在財委會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針對房貸總量管制政策,若發現已損及民眾購屋或換屋權益,央行將進行檢討調整,考慮將管制對象由民眾轉為僅限法人。此舉為央行自去年九月祭出嚴厲打房政策以來,首度明確承諾將放鬆相關限制。
房市降溫,民眾購屋受阻
去年九月,央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含擴大第二戶限貸令至全台、調降貸款成數上限至五成,以及升息一碼等,被視為史上最嚴厲的打房手段。這些措施雖有效抑制房市投機,但也導致房市急速降溫,六都首季房屋成交量大幅下滑。
然而,由於央行對銀行房貸實施總量管制,限制土建融和房貸占全體放款金額的比重,導致許多民眾在申請房貸時遭遇困難,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交屋潮中,許多換屋族面臨貸款無門的窘境。
立委質詢,央行承諾調整
立委郭國文在質詢中指出,央行的總量管制已引起許多民怨,尤其是在交屋潮來臨之際,銀行因額度限制,無法承作新的房貸,導致許多民眾無法順利購屋或換屋。他建議央行應將管制對象區隔,對法人(建商)實施總量管制,而對一般民眾的房貸則應排除在外。
楊金龍總裁回應,央行對於房市問題採取滾動式調整,對於民眾的民怨,央行將評估調整現行的總量管制方式。他強調,若總量管制政策確實傷害民眾權益,央行將會檢討調整,包括將管制對象改為僅限法人。
熱錢疑慮,啟動專案檢查
此外,針對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楊金龍總裁表示,央行已啟動專案檢查,調查是否有「疑似禿鷹」的熱錢流入。他強調,央行並非指所有外資都是禿鷹,而是觀察到疑似跡象。
楊金龍總裁也表示,央行將記取此次教訓,未來對於類似情況,將在第一時間對外澄清,避免造成市場恐慌。
內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4季全國房貸負擔率降至46.62%,較前季下降0.18個百分點,終止連續25季的上升趨勢,創2022年第4季以來首次回落。儘管如此,全國房價所得比仍高達10.76倍,顯示購屋壓力依舊沉重。
數據顯示,去年第4季全國中位數住宅價格微漲0.29%,從1,025萬元增至1,028萬元,推升房貸負擔率0.14個百分點。同時,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平均利率升至2.211%,增加負擔0.09個百分點。然而,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成長0.87%,從94.74萬元提升至95.56萬元,抵銷房價與利率上漲影響,壓低負擔率0.41個百分點,帶動整體負擔率淨降。
房貸負擔率以中位數家庭購屋為基準,計算每月房貸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所得的比例,是衡量購屋壓力的關鍵指標。目前全國負擔率處於40%至50%的「偏低」區間,購屋負擔仍不輕鬆。根據標準,負擔率50%以上為「過低」、40%至50%為「偏低」、30%至40%為「略低」、30%以下為「可合理負擔」。
在22縣市中,14縣市負擔率下降。六都中:
桃園市負擔率降幅最大(39.97%,減0.65個百分點)
其次為台北市(71.21%,減0.61%)和高雄市(45.73%,減0.07%)
反之,新北市(61.01%)、台南市(45.06%)及台中市(56.26%)負擔率分別上升0.32%、0.27%及0.09%。
六都以外,基隆市負擔率僅28.31%,屬「可合理負擔」,多數縣市落在30%至40%的「略低」區間。過半縣市負擔率下降,顯示房市熱度稍退。房價所得比從10.82倍微降至10.76倍,但仍處高位,台北市達16.43倍,意味中位數家庭需近17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為六都中最重。
去年中央銀行第7波限貸令後,民眾購屋規模下滑。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聯徵中心資料指出,2024年台北市的房貸授信狀況,樣本數從Q3的4392件,在Q4減少至2784件,季減36.3%。
授信額度也同步下降45萬,核貸成數減少1.7個百分點,鑑估值和建物面積也都下滑,唯一上升的是貸款利率,增加0.1個百分點。
其中,40~50歲的申貸人為主力,占33%,鑑估成數達100%以上,已成為現在的購屋主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9月後,銀行審核速度和標準的趨向嚴格,同時,透過利率門檻來過濾客戶,換屋族觀望,只剩新青安還貸得動,順利申貸的物件也偏向低總價、小坪數,建物面積和鑑估值都縮水。
進一步觀察台北市去年第4季各年齡層和貸狀況,以40~50歲的申貸人為主力,占33%,核貸成數以30歲以下購屋者最高,達71.7%,利率以60歲以上最高,2.48%, 40歲以上的申貸者,鑑估成數達100%以上。
新青安首購族 可爭取8成貸款
張旭嵐分析,資深購屋族經濟能力強,購屋總價高,多屬於第2屋置產的非首購類型,因此核貸利率和成數條件都較嚴苛。其中,也不乏舊屋轉貸或預售屋完工申貸。
由於進入貸款階段的房價已經增值,因此鑑估成數都比原始合約價略高。至於青年首購族,仍可爭取最高8成的新青安貸款,整體的核貸成數相對突出。 由於目前央行加強金檢,銀行內控標準也提高,張旭嵐提醒,今年有意購屋的自用族群,自行評估收支比先以50%來估算,也就是將房貸金額,以及其他學貸信用卡等每月需繳的固定負債支出,控制在在每月收入的一半以內,核貸機率和成數條件才比較高。
新青安房貸創單月最低 房市逐漸降溫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目前市場關心本周理監事會議是否會有第8波信用管制?由於目前住宅貸款餘額、5大行庫新承作放款金額的增速已趨緩,建築貸款餘額自去年Q4以來更持續下降。
她表示,1月新青安房貸受理戶數3393戶,是上路以來單月最低量,可見房市已逐漸降溫,央行調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目標已有成效,此階段應會在既有政策上強化金檢,取代更嚴格的管制手段。
近來詐騙集團又出新招,據《經濟日報》報導,有銀行發現,有不肖人士假借代辦信貸,騙取民眾的自然人憑證、密碼與身分證影本,再大量開立數位存款帳戶。被害人事後才發現名下帳戶竟成了警示戶,根本淪為人頭帳戶。由於風險急升,目前已有7家銀行全面暫停用「自然人憑證」做線上開戶驗證。
有民眾為申請信貸,把自然人憑證等資料交給自稱代辦公司的詐團,卻不知道該資料可被用來遠端開戶。部分銀行調查發現,自去年第3季起,透過自然人憑證開設的數位帳戶中,有多達兩成最後被列為警示帳戶,顯示這類驗證方式成為詐團濫用管道。
目前受影響的銀行包含兆豐銀、第一銀、華南銀、合作金庫、台企銀、永豐銀及即將跟進的彰銀,未來也可能有更多銀行加入行列。這些銀行將暫停第一類(俗稱「數一」)驗證方式,也就是新戶直接用自然人憑證開戶。若民眾仍想開設數位帳戶,需改用臨櫃辦理,或選擇其他驗證方式如視訊(數二、數三)辦理,雖然程序多一點,但更能保障安全。
救急不救窮 勿使用預借現金周轉。「關稅帝君」川普祭出對等關稅,重挫全球金融市場,不少投資人前一波損失慘重,面對繳稅旺季將至,籌錢成為最大課題。除了傳統小額信貸能夠應急,如果平常有在繳保險,也可利用保單借款取得資金,度過財務壓力,但要把握「救急不救窮」的原則,不可用做長期理財規畫,切勿使用預借現金周轉。
以國泰人壽為例,在繳稅月前推出「超樹貸6」保單借款利率優惠活動,凡於活動期間透過指定管道申貸,無需審核、不綁約,只要保單要保人擁有可借款的新台幣保單(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符合資格之保單借款可享有優惠利率2.5%,透過保單借款機制,保戶可在不影響原有保障的情況下,獲得即時資金支持。
根據統計,近年因金融情勢變動,使用保單借款的人數大增,即便是前陣子台股震盪,許多人為了補融資,也會用保單借款。國泰人壽統計,2024年底推出的「超樹貸5」保單借款利率優惠活動反應熱烈,短短兩個月內申請總件數即突破7.3萬件,使用率明顯提升。
國泰人壽指出,稅務申報期間保戶對資金調度需求升高,再次推出優惠專案,盼能減輕保戶的短期資金壓力,提供更穩健、有彈性的財務支持,也提醒保戶,專案期間愈早借款即可享有愈長優惠利率期間,但仍須留意保單借款是以保單提供之保障為抵押,適用情境為短期資金需求,不適合用來長期理財。
至於繳稅信貸,則是每年銀行重點戰場,有些銀行因應「中華民國萬萬稅」,繳稅信貸更成為常態性商品。以渣打銀行為例,就有第一期年利率0.01%、第二期起2.88%起專案,貸款期間最長7年、最多可貸600萬元,除了繳稅等季節性資金需求,購車、出國皆可。
玉山銀行每年都有「安心稅月」方案,貸款利率首期0.12%、貸款費用3888元,以申貸100萬元、貸款期限7年試算,月付11955元,且申請最快3分鐘完成、線上簽約完成最快2小時撥款、最快1天得知審核結果,還可使用e.Fingo點數,1點可折抵1元的信貸利息。
純網銀標榜「都在網路上完成」,近年也成為年輕世代貸款首選,將來銀行就建議善用優利信貸來降低繳稅壓力,一段式利率信貸最低2.1%起,且撥款達60萬元以上享開辦費0元,讓核貸利率就是總費用率,全線上模式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推薦親朋好友還有邀請禮。
金管會統計,截至3月底,國銀購置住宅放款餘額達新台幣11兆11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31%,但逾放金額為82億元、連8個月攀升,逾放比率則維持0.07%。官員表示,房貸餘額和逾放金額都同步增加,目前沒有信用風險。
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止,本國銀行承作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含催收款)為11兆1156億元,年增率降至9.31%;國銀承做建築貸款餘額(含催收款)達3兆8462億元,年增率為5.08%。
值得注意的是,3月的購置住宅放款逾放金額衝破80億門檻、達82億元,已連續8個月攀升,但逾放比率仍維持0.07%。
金管會銀行局主秘張嘉魁今天說明,觀察銀行的風險控管能力仍維持穩定,房貸餘額和逾放金額都同步增加,逾放比也維持0.07%,目前沒有信用風險,金管會將持續關注發展。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止,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達15.23兆元,月增約0.26%,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為57.87兆元,月減0.01%。
按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計算,俗稱銀行不動產放款天條,今年3月底銀行不動產放款平均比率為26.31%,較2月增加0.06個百分點。其中,比率在29%以上銀行持續掛零,比率在28%至29%區間的銀行有4家,與2月相比新增1家,比率在27%至28%的銀行共5家、月減1家。
政府祭出一系列打炒房措施,加上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風險,使國銀房貸利率持續上升。中央銀行昨(22)日公布,3月五大銀行新增房貸利率2.264%,月增0.019個百分點,連六月上漲並飆逾16年新高,房貸族利息負擔更沉重。
央行資料顯示,五大銀行今年3月新增房貸增至820億元,為三個月高點,月增211億元。今年第1季,五大銀行合計新增房貸2,07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12.9%。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曹體仁解釋,雖然3月五大銀行新增房貸增加,但新增房貸金額依舊維持下降趨勢。
至於房貸利率屢創新高,曹體仁分析,央行、金管會及政府各部會推出健全房市方案,加上銀行自主風險控管,促使房貸利率向上調升,今年3月來到2.264%,為2009年1月以來、逾16年新高。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股災,是否進一步衝擊房市景氣,曹體仁昨天表示,還需要一些時間觀察,因對等關稅政策4月2日公布後引發較大衝擊,央行會持續關注對國內房市的影響。
央行提供資料顯示,3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月增16.8%,但較去年同期衰退21.08%,今年第1季,六都合計年減23.62%,顯示房市交易持續降溫。
房價方面,3月象徵中古屋行情的信義房價指數,大台北地區月減0.51%,年增3.28%,年增率為2023年11月以來、近一年半最低。
另外,3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新青安房貸316億元,占五大銀行新增貸款的38.58%,較前一個月39.75%略降。
曹體仁指出,央行與財經部會的打炒房政策成效逐漸彰顯,首先是市場投機行為減少,反映在房市成交量減少上,其次是房價漲勢趨緩,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也降溫;影響所及,銀行不動產放款的集中度,及銀行不動產貸款年增率也持續縮減。
近年來,政府接連推出打炒房措施,央行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財政部近年修正房地合一2.0、推出囤房稅2.0,又調整舊制房屋豪宅線,從租稅端增加炒房、囤房成本;內政部則透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限制預售屋、紅單轉售,並對炒房祭出重罰。
財政部今公布3月新青安貸款受理戶數5448戶、月增52%,受理金額417.49億元、月增50%,受理戶數及金額均創6個月新高。對此,官員表示,由於農曆春節的遞延效應,歷年3月新青安受理和撥貸件數通常較高,加上房市「329檔期」推案量大,推升新青安受理件數回升,房市是否回溫尚待觀察。
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統計,3月新青安受理戶數5448戶、月增52%,受理金額417.49億元、月增50%;撥貸戶數則有5023戶、月增27%,撥貸金額403.08億元、月增29.5%。八大行庫中,除第一銀行外,其餘公股銀行受理戶數均較2月增加,其中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受理戶數更回到千戶以上。
財政部自2010年12月起推出「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協助無自有住宅者購屋,由8家公股銀行以自有資金辦理。2023年8月推出新青安貸款,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1000萬元、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寬限期延為5年,並由住宅基金及公股銀行補貼利息,目前共補貼2碼(0.5個百分點),期限至2026年7月底。
去年銀行房貸開始限縮後,購屋人向外尋找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尋求房貸方案,根據聯徵中心12月的資料顯示,銀行房貸新增人數1.97萬人,年減幅度達24%,不過農漁會信用部與保險公司逆勢增加,保險公司房貸新增650人,年增率高達142%,農漁會信用部則是新增2631房貸人數,年增率達到30%,購屋人正往非銀行體系管道爭取房貸機會。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保險公司房貸一直是銀行體系以外的主力,不過因為資金成本、房貸缺乏競爭力、通路等因素,後來陸續都退出房貸市場,不過現在利率逐漸調升,保險公司承作房貸的意願慢慢增加,加上第七波管制後部分民眾不是申請房貸碰壁,就是給的條件太硬,因此房貸需求轉往農漁會與保險公司。
統計顯示,去年12月各金融機構的房貸新增人數狀況,只有農漁會與保險公司的人數呈現年增,全體銀行新增人數1.97萬人,年減幅度達24%,農漁會與保險公司則承接走了部分房貸需求,農漁會信用部12月新增房貸人數為2631人,年增30%,保險公司則是新增房貸人數650人,年增率高達142%,比較有趣的是2023年底房貸利率最低的還是銀行,不過2024年12月農漁會與保險公司的房貸利率平均2.25%反而低於全體銀行的平均利率2.3%。
去年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市場資金吃緊,不僅要排隊等撥款,銀行也慢慢開始調高利率以價制量,12月全體銀行平均利率為2.3%,不過根據央行上次公開的資料顯示,2024年12月到2025年1月一般首購的利率平均已達2.53%,曾敬德建議,現在房貸資金仍相對吃緊,部分銀行甚至內控條件更為嚴謹,民眾可以問問不同銀行、分行、純網銀,甚至也問問區域農漁會或者保險公司,才能在現在找到相對有利一點的房貸方案。
自限貸令實施以來,銀行紛緊縮房貸審核條件。不過網路上卻有消息傳出,財政部要求公股銀行比照台銀標準,未來放貸只接受「報稅紀錄」作為財力證明,不再認可薪轉、存款。對此,財政部嚴正澄清是錯誤訊息,核貸除了報稅資料之外,民眾也可以增提現金流憑證、財務報表等。
臉書上粉專《賣厝阿明知識+》發文指出,公股銀行內部透露收到財政部公文,要求公股銀行全面比照臺銀標準,未來審核房貸時,只看「綜合所得稅申報紀錄」,不再接受其他收入證明。這段發文讓不少領現金、自營攤商擔憂,沒有報稅紀錄是否未來成為貸款阻礙。
針對消息,《TVBS新聞網》求證財政部,財政部嚴正澄清,並未發文給公股銀行要求比照台銀標準貸放;另外,財政部強調,銀行就自營工作者、攤商自由業者的放貸審核,除了報稅資料以外,民眾也可以增提現金流的憑證,自營攤商每月也可以存入多少現金在銀行內,自營小公司也可以提出財務報表證明,這些都可以作為房貸審核依據,並不會只接受報稅紀錄。